第100章 乡试取消
作者:八千少女心
“跟这样的人分宗,不是挺好的吗?”
苏大也不是个没脑子的人,若真跟他爹说的这样,像自己这样没本事的族人,对盛都那边来说一般都没什么用处,除非是被当作棋子,拿去当炮灰。
对,就像女儿说的那样,炮灰,没什么价值,随便就会被牺牲掉。
“他们是官,我们是民,要是还捆在一根绳子上,最后受拖累的只能是我们这些百姓。”
毕竟他们捅破天也就是在小地方闹个水花,那边可是能带着九族一起走的。
但要是分宗了,就成了两个独立的分支,他们也就再也不会受到那边的妨碍了。
分宗这件事,是苏老头的直觉。
不然,他们这么多年都没回来,为什么突然就提出要迁坟呢?
苏老头忍不住提醒儿子:“是和我们这一支分宗,还是把启铭单独分出去,现在还不得而知。”
“为什么?” 苏大刚问出口,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
“你不会到现在还不知道启铭家的是什么人吧?” 苏老头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他觉得自己这个儿子,狡猾起来的时候那是真狡猾,可要是不想事情的时候,也是真的不愿动脑子。
苏大确实没问过。他只知道启铭家有点能耐,可现在启铭都已经成亲了,还能有什么变数呢?
“估计是你大伯又想做那好人,又不想惹麻烦。在族里随便挑个人,最后成全的却是他苏知恒。”苏老头恨恨的道,就跟当初的他一样。
这事有点复杂,苏大悄悄的问女儿。
苏荷很无语的看着自己的便宜爹——你就没有一点做爹的自觉吗?这种事情不是该你给我解惑吗?
苏大没自觉:“我想问题慢,有时候想明白了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半载了,你脑子比我好,就想想呗。”
那眼神就是——新脑子一般都好用。
新脑子也没什么用,她就不是那种会看官扬、权谋剧的人,生活已经够累了,她就只喜欢看肥皂剧而已。
画些图稿接单,重复、枯燥,还时不时要加班接受领导的PUA,天天累死累活连职扬都没时间研究,谁还会去揣摩那些当权者心里想什么?
肥皂剧的争权夺位,那都是为爱情服务的,只要男主和女主的光环还在,那最后的结局就一定是大团圆。
因为悲剧结局的她都不看。
所以爹啊,你觉得我这脑子究竟有什么用?
还有,你为什么不问你娘子,不问你侄子,他们看起来……算了,确实还没她靠谱。
想是想不出什么来,不过有一点她还是很赞成她爹的——盛都和这里相隔千里,就算有什么关系也没什么用。
但真要是抄家株连九族,那这关系还是个祸害。
太平盛世,她爹混个秀才,守着点家产已经能过一生了,她大哥只要不是个短命的,应该也能做她半生的依靠。
再加上力拔山河的力气与这点点武功,只要不是太变态,应该也不会被人给欺负了去。
所以……管它呢。
“爹,我们现在日子能过就过,将来那些我们也管控不了,还不如不管。”
苏大也觉得如此,一个地方豪绅都能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那盛都的大官想做啥,他又能做啥?
想太多结果还不是内耗自己?又不能多出一个铜板,还妨碍她的创作思路。
实在是《聊斋》没有看几个故事,《三言两拍》内容没记得全,现在最火的是《洗冤录》里面的故事,但有的细节不记得了,就只能东拼西凑。
哪怕她当初多看点法医、仵作的故事现在也不至于全都要靠狐狸精、兔子精来解决。
这3两银子的话本,怎么都得要保持一个月能有一本。
这是苏启铭的坚持。
妹妹写话本,他誊抄的时候稍微修改、润色也是做了点事情的,三七分成他好歹也能分几百个铜板,不然就是在家绝对的吃白饭。
所以,妹妹督导他读书习武,他督导妹妹写话本。
人生,兄妹俩都有自己的坚持。
孟氏生了个女儿,百日都过了也没有办酒,想必是老宅那边瞧不上。
孙氏生的是个儿子,彭氏那边天天催着苏五等孙氏出了月子就回村里盖房子。
彭氏越催,苏五越不想回去。
他现在每天都在张罗粉店的活,很累,但一个月多多少少也能赚一吊钱,可比在家守着那三亩水田赚得多还轻松。
日常还能听些城里的八卦新鲜事情,他一点都不想回去乡下。
孙氏也是的,肚子大了不好干活,苏荷就让她在铺子里面弄了个小门面卖些红薯做的各种干货。
偶尔也卖点庄子上送来的新鲜菜,铺子没在街边,做的都是周围的熟人生意,一个月多多少少也能赚个小几百文钱,她对现在的生活也很满意。
尤其是苏大和苏启铭都中了秀才,她也想将来能送孩子念书。
回村里盖房子苏五肯定是要回去干活的,孙氏也得给盖房的人张罗饭菜,孩子还这么小,他们又指望不上彭氏能搭把手,怎么盖房子?
跟苏四一样盖个茅草屋吗?
还不如将钱省下来,将来跟老二一样盖个大点、好点的宅子。
现在不盖,将来还是要盖的,两口子心里还是清楚——现在年轻无所谓,将来老了,肯定是要回村子里养老的。
等晚稻秧苗种下的时候,上面传来一个重磅消息——今年的乡试取消了。
“怎么就取消了?”田秀才是最不能接受的。
老宅卖得就剩块旮旯地了,好不容易把路上的盘缠给凑齐了,居然说取消就取消了。
至于什么时候重开,还没有定。
这对准备去“碰运气”的叔侄感觉是——还说去碰运气呢。
刚好,这次的路费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