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戴梓
作者:月安在
康熙一只手暗地里死死抓着椅子,表面上却是八风不动,看起来游刃有余。
“阿玛啊,阿玛啊~什么嘛,快想起来啊,儿子帮你想。”
胤祚直接一个猛扑,硕大一只趴到康熙背上,压的康熙刚下肚的茶水都差点喷出来。
真是越来越沉了。
“到底不是小孩子了,还这么不稳重。”
康熙一吸气,撑着身子没被压趴下。
幸亏胤祚还没胖成个球,这会儿抽条,人也瘦了不少,要是……要是像小的时候胖乎乎一个,能……康熙都不敢想。
胤祚搂住康熙的脖子,脸贴上去,笑嘻嘻的缠着不放。
“阿玛啊,阿玛啊,儿子不管多大,不还是阿玛的儿子,对着阿玛就是小孩子嘛,再说了,外头旗人家的孩子,有不少八岁进学呢,和我一样的年岁,家里阿玛可不会说他们不是小孩子了。”
这么说着,胤祚还要摇摇头,唉声叹气。
“阿玛这点就不如人家办的好,唉,也就是儿子愿意包容阿玛了,要是在外头,阿玛这样子,可是要被街坊邻居戳脊梁骨的,瞧瞧,瞧瞧,这谁谁家的儿子喽,真可怜,小小年纪被管的这么严啊……”
康熙脑瓜子嗡嗡直响,但他也没反驳。
算了算了,和他计较什么?
“别的准备是什么啊?阿玛还头痛吗?如果痛,儿子可以……”
“不痛了,想起来了。”
康熙斩钉截铁,胤祚揽着他脖子动来动去的,弄的他脖子痒痒的,他也不大习惯。
“坐下说话。”
“好嘞!”
胤祚麻溜的答应下来,一个滑步,拐到自己的座位上。
腰挺直,背打开,眼神真挚,手脚安分。
看着再诚恳不过。
康熙没眼看,“你不是对火铳感兴趣吗?南怀仁是你的老师,你也熟悉,却不知还有一人擅长这个。”
康熙顿了顿,“戴梓,他也爱琢磨这些。”
“唉?”
胤祚眼前一亮,几乎是立刻窜到康熙面前,康熙都没看清他是怎么过来的,就那么突然闪现在他眼前。
康熙眼睛一花。
“那可得见见他,倒是不知道有这么个奇人。”
康熙沉默,就是这人脾性太过刚直,言语……咳,常常让人哑口无言。
不过嘛,这种人和胤祚相交正合适,他这儿子若是想,也能噎死人,戴梓也能……康熙心里瞬时高兴了。
“见,朕召他进宫,正好让他带火铳来,去岁他仿造的“佛郎机”就很不错,是个有能耐的。”
“那干脆让戴梓给儿子也制一“佛郎机”好了。”
胤祚随口一言,话赶话的,康熙瞪大了眼睛,看着他这个不知所谓的胆大儿子。
“你倒是第一个跟朕要炮的人,你要炮干什么?”
康熙惊恐的想,不会拿着这东西突发奇想的去炸哪里吧?
明珠不是得罪了他,炸明珠府邸?
明珠真是的,没事要一个孩子的铺子干什么,一个小孩子过家家酒,他也跟着掺和,胤祚小,他也小吗?
万一他一个看不住,胤祚真拉了那玩意就去,他能怎么办?
胤祚习惯了得寸进尺,有啥都要,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他要这么一大炮也没用啊,总不能在宫里乱轰吧。
这玩意是军事利器,不是他的玩具,平日里又不像火铳便携好用,他也不懂那东西……
胤祚也有点不好意思了,“汗阿玛,这不是,嗯,习惯了,脱口而出,见谅见谅。”
“不干什么,不干什么,汗阿玛别紧张。”
他这么一说,康熙更紧张了,原本稍安的心顿时提了起来,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怀疑,警惕着儿子未知的危险,这风险不可控啊!
胤祚看康熙不信,顿时不干了,“什么嘛,汗阿玛不信,难道儿子是那种毁天灭地,胆大包天,想一出是一出的人吗?”
胤祚跺跺脚,脸都皱成一团,是很不高兴了。
康熙就差真的答应下来,他不是,还有哪个儿子是。
总不能是保成吧……
“不,当然不是,汗阿玛只是觉得大炮你用不到,宫里也不好放这玩意,到底火力大,危险。”
康熙安抚道。
胤祚这才顺坡下驴,“是啊是啊,儿子考虑不周,还是要火铳就够了,就是这戴梓,可得好好跟他聊聊。”
这么想着,胤祚顺口一问,“那戴梓家中可有擅此道的子侄?倒是可以进宫来一道学习,西洋那边有不少传教士,有戴梓教导,又学习西洋知识,可集两方之优,为制器所大成。”
康熙倒是不了解这些,他的臣子多的是,重臣宗亲家的都不一定认得全,哪管着这戴梓有几个儿子侄子族里怎么样。
可胤祚既然问了,康熙也没敷衍他,只吩咐梁九功,“去查……”
“罢了。”
“等戴梓进宫来,你当面问他,他不会欺瞒于你,若是真的有,就叫进宫来看看。”
康熙沉吟片刻,“你若瞧得上,就让人留下便是,也当个你在养心殿的哈哈珠子,正好上书房那边,那几个哈哈珠子都只陪你学文武课,在养心殿却是少了侍候的。”
在养心殿是跟着那些西洋传教士们专门学习西方语言和各种科学知识,天文地理什么的都不拘。
胤祚直接应下这话,也不做什么推辞拉扯的,那些虚的他可不搞。
这么一想,康熙又有了兴致,“说起这个,倒是不如再多找几个人陪你。”
胤祚却没那么大兴趣,不过嘛,趁着这会儿,他主动道:
“汗阿玛不若多从民间搜罗些制器能手,不拘什么东西,新奇有趣的小玩意儿也好,什么精巧的装置也罢,儿子都想见见呢。”
“都说子肖父,作阿玛的有此志,作儿子的说不定也能子承父业,老话说的好,龙生龙,凤生凤,就像我和汗阿玛,就继承了汗阿玛的聪明才智。”
“如此一来,倒是省了气力,也省的费时费力,那些官员家的儿子,也大多不善此道,就算选了来,也不见得合适,相反这些人的子侄,打小的耳濡目染,也算是家学渊源了。”
“倒是会往自己脸上贴金,一点也不知羞。”
康熙嘴上这么说,却还是很尊重孩子意见的。胤祚说的也有道理,再说了,是找人来陪他,当然得胤祚满意才是。
“行,朕就让人打听打听。你这几日就在宫里安分等着,可别再到处乱窜了,省的一天找你八百遍,也不见个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