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刘家来人
作者:佳奇
稍微缓和了一会情绪后,就把话题拉回了最初:
“那你是自己觉得已经习惯了?”
“是啊,都两三年了,怎么可能不习惯呢?”姜听荷自嘲的笑了笑。
声音里,却还有几分微哑。
“可是,小哟哟不一样。”
“她以前还小也就罢了。”
“而且在家里被我带着,爷爷奶奶、姑姑们也就偶尔逗她两下,她也没有什么感觉。”
“可现在不同,她跟着我回来后,外婆疼着,姨姨们宠着,就是爷爷……也时常抱着。”
“白天还有小伙伴一起玩。”
“我再带她回去,她即使再小,也会有落差感。”
“我不想,也不愿意让小哟哟再过那样的日子。”
“可你现在有工作了,真回去了的情况也会改变许多吧?”柳菊华说完看到儿女们看过来,她赶紧道:
“我当然希望听荷能一直留下来。”
“可是……除了他们夫妻俩分家之外,听荷真的能够一直留下来吗?”
“姐姐这工作是临时工!一年后又会没有工作。”姜采萱提醒了一句柳菊华。
而且,有些感情一旦产生了,也不是情况变了,感情就会变化。
更何况,二姐在刘家的处境。
虽然也确实有她把工作岗位留在了娘家,一直觉得抱歉就一直退缩的原因在。
可也有刘家本身的实际情况在。
毕竟,刘家现如今常住人口是刘父刘母,以及两个小姑子。
在家务的分配上,姜听荷天生就处于劣势。
除非,刘妈妈能够改变她对姜听荷的意见,让家务公平分配。
但这个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不说刘妈妈本身就是既得利者。
就是刘家的两个小姑子如果有意,姜听荷的处境也不会是现在这种情况了。
“分家的可能性太小了!”柳菊华叹息着说着。
这些年来,她又何尝没有想过。
可看看刘家的情况,兄弟姐妹足有四人,现如今也不过是听荷夫妻俩结婚了。
剩下的三个孩子,除了一个有工作岗位,其它的不是在下乡,就是在读书。
以那对亲家的性子,又怎么可能会愿意放开全家工资第二高的大儿子呢?
“那就留着小哟哟在家,妹夫在家时,他回家你就跟着回家,妹夫不在家时,你就留下来照顾孩子吧!”姜建国一锤定音。
姜采萱姐妹俩都双眼发亮的看着这个格外有魄力的大哥。
但姜听荷本人则犹豫的拧起了眉头。
她当然想赞同这个做法。
可她自认为还是颇为了解婆家的。
想他们同意,应该没有那么容易。
至于姜明志夫妻俩,更是为难的直拧眉头。
只是一个因为刚才的事情,现在不好开口。
一个却因为心疼女儿,也不想女儿误会,也不好开口。
正在几人还没有商量出个结果时,院子外门已经再次被敲响了。
同时,还伴随着刘家人的招呼声。
姜明志夫妻俩赶紧迎了出去。
不管为了什么,做为亲家,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等院门打开后,一起来到屋檐下等待的姜采萱几人。
就看到刘家全家都一一走了进来。
姜采萱与姜语柔微微互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出了警戒。
刘家这输人不输阵的样子,看样子今天晚上,就没有打算会轻易退缩。
刘成良双手都提着东西,做足了来丈人家里拜访的体面。
刘家其他人也客气礼貌。
看到姜听荷半点不提这十来天没有回去的事情。
满是笑容的问着新工作的情况。
没有看到小哟哟,也同样不忘记关心着。
“三个孩子都在房间里,嫂子照看着小的,顺便也看着两个大的。”姜听荷的态度可不比刘家差多少。
最近在百货大楼上班后。
姜听荷觉得,还是跟那些嫂子们学到了很多。
看到姜听荷这太过于坦然的态度,倒让刘妈妈颇觉得棘手。
毕竟今天晚上,他们可是带着任务来的。
今天上午,老大早早的就赶回了家。
他说今天丈人已经说了明白话。
一是想留小哟哟在家陪伴丈母娘。
丈母娘工作了一辈子,这工作岗位突然间给了女儿,不太适应。
再加上他因为工作原因,长期不在家。
妻子又要照顾孩子,还要照顾婆家,再加上以后还要工作,实在是辛苦。
丈母娘不工作后,正好可以帮忙分担。
二是妻子的工作是小姨子帮忙的,现在还处于熟悉阶段。
留在娘家沟通会更加方便。
但他们也不是不通人情的人家,好好的夫妻,把人分隔两地。
所以只要他回来了,不管是他回家还是去丈人家,妻子都会跟着一起。
当时,刘妈妈这听这话,自然是炸了。
她还以为儿子是跟着儿媳妇商量好了,专门唬他们的。
直接把儿子给骂了个狗血淋头。
可在家里其他人的劝说之下,冷静了下来后,越是想着,就越觉得不安心。
毕竟听着亲家这意思,好似打算把儿媳妇跟孙女都长期留下来?
那怎么行?
她儿子这娶个媳妇白搭了啊?
当然她更不甘心的是,儿媳妇前面两三年没有工作的时候,他们家养了。
现在才有个临时工,竟然都硬气到敢耍脾气了?
可这些话,别说来亲家面前说了。
就是在儿子面前,她也没有直白的表现出来。
倒是在两个女儿面前,那态度表现的明明白白。
这让刘秀秀从进门开始,就一直十分紧张。
她也没有想到,大嫂的娘家竟然可以支持到这种地步。
可既然能在娘家有这样的支持。
这两三年来,大嫂为什么还要摆出那副任她妈摆布的样子呢?
这才把她妈的气焰给养了出来。
也不知道,今天来这一回,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姜明志客气而礼貌的把刘家几人给迎了进来。
不过家里也没有太多能招待的东西。
柳菊华干脆把冯同志他们过来时,拆的茶叶给泡了一点点。
后来徐同志天天过来他们家后,也带了新的茶叶过来。
按照老四的说法,那明显是比他们家的茶叶好多了。
所以这茶叶从开了封之后,也就用过了那么一次。
但柳菊华还是颇为舍不得。
一大壶水,也不过是用指尖捏了一点点茶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