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不要沮丧,前进就是

作者:飞行团长
    而后早年留美学者,报刊《学衡》派,该报刊提出文言和白话共存,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而后学衡派报刊以吴必为首批判新青年白话文运动!
    一月初旬,坚持古文学,桐城派文人代表以马其昶为首发表报刊,阐述古代文化之惊艳和义法,怒斥白话文何等粗鄙无文,不可赘述,同时桐城派代表传统文学,具备北平基层文人老师,私塾教师群体的追捧力。
    一时间北平各地私塾教师纷纷抵制白话文教材,白话文文章,认为该白话文运动乃是败坏文脉!
    北大文科办公室愤怒异常。
    陈度修眼眸冷彻,拍桌而起:“既然白话文运动被围攻,索性更激烈些!”
    “吾自当提出文学之变革始,文言在如今乃是腐朽的贵族文学,如今我国还需要这种贵族吗!”
    “天下何其之薄凉,白话文自当成为国民文学之主流也,文人实践也当成为文人之启蒙之!”
    “所以,接下来新青年诸君自当秉承战意,碾倒朽槁而铺张肆意的古典文学,为建设立城而巍峨的写实文学践行到底,不负新望。”
    陈度修不光在说,他还要开始去做,他开始准备新青年二月新篇幅,支持白话文运动,战斗到底。
    钱玄桐,新青年编辑之一,他正式在媒体采访提出支持白话文,同时公开声称白话文学为将来之正派,同时他和迅哥开始决定新的白话文体创作,以白话文形式讽刺和作战文言文之禁锢思想,抵碍启蒙,怒斥大清之文和大明八股之文!
    新青年编辑之一刘伴农在在北大红楼开始着笔写下《我的文学改良观》之初纲,他开始公开支持白话文推行,支持接下来新旧文学之战,他还首次提出文章分段,采用新形式标点符号。
    面对旧派文学的报刊抨击和嘲讽,以及各地私塾先生的谩骂和指责。
    新青年北大文科各编辑开始了反击战斗!
    1917年的北大文坛,乃至南北方文坛都在引来震动,各地文人之先觉纷纷发声,参与变革和保守之战。
    然。
    《学衡》报刊杂志之所,主编以吴必和胡先骕等为主,他们抨击白话文运动,但现在他们在眉头紧皱看着《悟空传第五篇-大地之火》
    如果说新青年胡氏的白话文像是刺向旧文化一把剑,那魏建星如今接踵而至的悟空传则像是砍翻桌面的狂刀。
    北大胡氏此人尚只是以文化来针对。
    辛丑则不然!
    “此女戾气之深,当代难寻!”吴必倒吸冷气,他盯着大地之火这一段看了许久。
    不求,那便杀,诸子百态,砂石堆垒,堤坝成山,驱河之滔,浮尸遍地,无人而退。黄河有了第一束火——敢问天庭——战否?
    此话之出,当真凶狠至极,吴必都不知道该如何反击,因为儒家之根本在于孟子所说的民,江山社稷君王之礼一切贵不过一个民字。
    但这是表面功夫,真正的并不是民。
    “好一个恶女,魏见星怕是古文文化之大逆。”吴必苦笑,但他神情随后变得复杂。
    按照悟空传之言论,还有之思想散发。
    各地军阀,洋人之各种,北洋之军阀,绝对会予以制裁,甚至更凶戾手段。
    此女不足为虑。
    不过是浮沉之火,洋人之火柴,徐徐燃烧又如何,终将熄灭。
    ...
    甲寅派,章式钊,瞿宣颖为首则是在摔打新青年报刊,尤其是悟空传!
    他们站在文言文和提倡读经史而救国,依附于军阀,当各地军阀之喉舌发声,当新“儒”
    于是甲寅派发表报刊更为激烈!
    【魏家小女之悲,谩咒古文,忘祖忘源,耻为北大文科之教授,悟空传之颠覆跋扈教恶小民,文化之恶罄竹难书】
    保守派代表以辜鸿铭,严复等为首,他们聚集于北平紫苑楼,喝茶,听戏。
    每个人淡淡看着报刊,并不急躁,他们反对新文化但也认可文化当缓慢革新和前进,不认为应当完全抹去文言文。
    胡氏的白话文之倡议他们并未惊诧。
    但!
    辛丑的悟空传五篇连载让保守派数人开始坐如针毡。
    辛丑!
    魏见星,这女子可谓是自长沙,上海,北平, 这一路走来,文章从未任何退缩,反而愈发锐利,以至于辜鸿铭都轻轻拍了拍桌案,身为保守派代表,他也是北大文科教授之一,身份显赫,话语极强。
    “这文化之变怎开始参与政治了。”
    “辛丑太过倨傲,刚刚易折,玉纯而争。”
    “老夫且去会会,告诉她,这天下事,要缓慢进行,文人之辩,不可参与政事。”
    辜鸿铭起身,其他文人纷纷鞠躬送行。
    ......
    新青年编辑部,旁院。
    魏见星忙碌的很,她一边给三个小子做饭,一边听着小政背诵各地报刊之内容。
    嬴政听着只觉无名怒火,那些什么《学衡》《甲寅派》文人简直跋扈无知,一个个还高高在上,趾高气扬,儒生都是这般吗。
    不做点实事,只知道如此喋喋不休!
    杀!
    魏见星未曾有波动,她开始倒了米粥,催促孩子们吃饭,而后放下报刊,看着天空阴郁褐色般的云团。
    “不要愤怒。”
    “少年中国的成长伴随雷霆闪烁,恶云万朵。”
    “孩子们,多吃饭,好好吃饭。”
    “我来建设第一步,以后靠你们建设第二步。”
    “所以要好好的长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