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失踪的关延珠,新来的林素兰
作者:虞十一
扎着麻花辫的女同志,一脸焦急的朝售货员质疑,
“同志?这不对吧!”
“你刚刚不是还和我说,那个玉容霜买完了吗?那我怎么看到,刚才那个女的,手里拿了两盒玉容霜啊?”
麻花辫也不确定,刚才到底是不是,但不妨碍她先诈一诈这个售货员!
麻花辫利用和售货员说话的功夫,眼睛一直往柜台里面瞅?
“诶诶诶——”
售货员瞥了她一眼,蹲下去拿布,把下面的东西盖上。
不漏出一点。
然后继续忙着自己事情,也不招待她。
“不是?你这个售货员怎么这个态度啊?”
“你怎么回事?”
“凭什么卖给别人,不卖给我,你知道我等这个,等了多久吗?”
......
肖主任交代了,不管有多少人来买,她们供销社每个月,都只卖那么一点。
绝对不能多卖。
售货员上下打量了几下,皮笑肉不笑的朝着这个女同志张嘴:“不好意思...没——有——了...”
面上带笑,心里却在吐槽,
看这个女同志,衣服到是穿的不错,可就是一点人情世故不通。
平白无故的,我干啥要担风险去卖给你!
说话还这么冲,我又不欠你的……
“你——”
这人什么态度?
麻花辫心里骂骂咧咧的,眼瞅着时间不早了,她还要赶队里的牛车回去,也没时间耽误了。
这位扎麻花辫的女同志,其实就是是下河村的知青,李嫦茹。
她之所以如此着急,就是因为,这东西太难抢。
她又不是天天都能进城!
这个时候,她还不知道,她梦寐以求的玉容霜,其实是和她一同住在知青点的关延珠制作的。
但实际上,关知青已经离开知青点好多天了,人不知道到跑哪儿了。
起码知青点里面,没一个知道的她去向的。
知青点的负责人陈涉川,害怕关延珠一个人在外面惹出什么事,连累了他们整个知青点。
在她失踪的当天,就跑去向下河村的大队长,举报她失踪这事儿。
之后要是出什么事儿了,别赖到他们头上!
另一边,
好不容易抢到玉容霜的李爱霞。
东西一到手,就早早离开供销社了。
她生怕被人盯上,万一遇到个熟人领导的,站出来让她匀出来一份,下次还她。
你说,她给还是不给?
毕竟哪个女同志不爱美,真叫她给了,耽误事儿不说,还容易得罪人。
现在抓得紧,大家都不敢明目张胆的打扮,都只盯紧了这玉容霜,从小细节上下手。
亲眼看着玉容霜寄过去,李爱霞才放心回家做饭。
拿出玉玲寄来的牛肝菌,按照她给的使用指南烧饭。
龙玉玲害怕霞姐烧不好这个菌子,专门写了各种菌菇的做法。
为了烧这个牛肝菌,李爱霞还特意指挥,戴建华切了点火腿,配着一块儿烧!
玉玲信里特意交代过,这种牛肝菌,要用重油彻底炒熟,没炒熟的牛肝菌吃了会中毒。
不得不说,这云省的菌菇味道就是鲜美。
除了牛肝菌,
她还把鸡枞菌撕成细丝,用新打的菜籽油小火炸至脱水。
做成油浸鸡枞菌,密封好,给她儿子送过去。
加了很多干辣椒、花椒、蒜片提香。
这样,她儿子不管是拌面条,还是就着馒头吃,都鲜味十足!
等晚上临睡前,
李爱霞突然坐起来,推了推她男人。
“戴建华!戴建华!”
男人睡的像死猪一样,不知道做什么美梦,嘴里还吧唧出声。
嘎吱嘎吱的磨牙声。
喊半天人都不醒,李爱霞受不了,一巴掌呼上去!
“干啥啊!”
李爱霞觉得自己送的这两瓶玉容霜,别人不清楚这东西效果的,看着实在拿不出手。
她越想越难受。
“你明天去找人换点红肠!越多越好,听见没?”
“这马上要过冬了,再寄过点乌拉草鞋垫,舒服又吸汗...”
戴建华睡的迷迷糊糊的,
听到鞋垫,感觉不太对劲了?
他奇了怪了:“云省那环境?那气候?现在用得上乌拉草鞋垫?”
“你懂什么啊?说了你也是个不管事的...”
“人家小两口有孩子了,那怀孕了,月份大了,脚不得水肿啊?”
“穿什么能有这鞋垫舒服啊?”
“我看你是一点不管事啊?叫你干啥你就干!”
说起这个,李爱霞就想起她自己怀孕那会儿。
这男人是一点指望不上,要不是有她婆婆人好,她这日子指不定多难过...
......
第二天,等戴建华把红肠拿回来,她们又跑了一趟邮局,又寄了一包她们安城当地的特产过去。
龙玉玲接连收到了两份包裹。
心里只感慨,霞姐这人真是太好了!
收到东西这天,朱嫂刚好被送回京城了。
朱嫂走的时候,龙玉玲同样也收拾出一份特产,让朱嫂带回去。
算得上她这个新媳妇,孝敬几位长辈的一份心意。
都是些当地的特产的,算不上多贵重的物品。
礼轻情意重。
怎么说也是她的一份心意。
自从周复礼敲打过朱嫂之后,朱嫂再也不敢暗戳戳动什么小心思了。
上一次到底是她做的不对,
没经过主人家的允许,就擅自把玉玲小姐的侄子领回来。
在周家待着时间越久,她就越把自己看成是周家的一份子。
是她僭越了,下人就是下人......
朱嫂还没走之前,周家老夫人就又安排了个人过来做饭。
老太太清楚知道她大儿媳不是个进厨房的人,孙媳妇又怀着孕。
她远在京城还老替他们操心,怕朱嫂走了,他们吃不上饭...
就叫朱嫂的弟妹,去接替朱嫂,到滇南伺候他们几个的衣食住行。
早些年,
朱家姐弟两个,都是周老太太的陪房,后来弟弟结了婚,就分出去单过了。
朱嫂的弟媳,原先叫林招娣。
也是个可怜人,早年丧父,后来又守了寡,独自一个人拉扯儿子。
周老太太心善,可怜他们孤儿寡母,在这个世道活的格外艰难。
索性将母子两个都接回了周家。
还给林招娣改了名字,叫素兰。
老太太原话是:“招娣这名字不好,难登大雅之堂,你虽没读过什么书。”
“但瞧着也眉目清正,腰背挺直,可见是个堂堂正正的人,我给你改个名字,就叫素兰。”
林素兰被老夫人接到周家,每个月给她发工钱不说,还资助她儿子读书。
就单单这点,周老太太就是林素兰的恩人。
后来她儿子读书,也没读出个名堂,又被老爷子送去当兵。
林素兰心里,就更感激周家了,周家对他们的大恩,她从来都不敢忘。
自从林素兰来了红房子,家里的卫生打扫的是一尘不染的。
就连院子里浇花的活儿,林素兰都要包揽了去。
最后还是高欢说,孕妇也要适当的活动活动,这活,才重新回到龙玉玲手中。
据龙玉玲观察,林素兰这个人极其注重分寸。
不该问从来不多问,每天都干好自己份内的活。
比朱嫂那个人,不知道好多少倍。
甚至就连伙食,林素兰都将自己的和他们的分开。
高欢劝了她无数次,林素兰都耳充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