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搬家
作者:慢慢同学
林昭恨,恨自己被坑的两辈子。
如今她是秦生生了,那就过好秦生生的一辈子。
“奶,等咱搬走,把这边的事情都处理完,让朝阳兄妹和庄恕住到这边来,行吗?”
张向阳家买了印刷厂的院子,新房子已经盖起来了,明年开春就要搬家。不会租这边的后院。为了几块钱房租,租给别人,完全没必要。
而且东院那边儿每天半夜开始干活儿,再是睡眠质量好,还是有打扰的。
“行,住吧。房子不怕住,就怕空。空几年,椽子就烂了,白瞎了房子。”
是。
“主要是那边儿空下来,能多放几十口腌菜缸。”
鸡架年前是旺季,还得招几个临时工。加上之前的老员工,得十三四个人。一天供一顿早饭,一个月老多粮食和菜要消耗了。冬天主要就是酸菜吃得多,不多腌怕不够用。
“饺子馆得腌六十缸。买了三万斤白菜呢。买缸的钱,能买十年白菜的。”
“得那么些,十几张嘴吃饭,一天两顿,这一冬天得多少菜吃。到这时候了,酸菜馅饺子肯定卖得最好,不怕吃不完。”
说的是呢。
这不,第二天一大早上,十里堡的送菜车陆续的把菜送到饺子馆后院,更夫陈叔把白菜一棵一棵的平摊到院子里,晾晒。
之前陆续从红旗大队送过来的,已经晒好,架上大锅煮水烫菜下缸,过热水的酸的快,早下缸早能吃。
定好的羊也送到了,老牛亲自出马宰的羊,他爱吃羊血羊杂,弄得特别利索,自己收拾的很干净。肉剔出来,包饺子,今个就有羊肉饺子卖了。
秦生生馅调得好,羊肉馅又鲜又嫩还不膻,一斤卖五毛钱,还是能卖得出去。物以稀为贵,羊不常能买到,羊肉馅的饺子想吃也不是天天有,得碰。
调好馅,秦生生没跟着一块儿包。解了围裙,拿上钥匙,往人参胡同去看房子。
“哎哟,这不是小林吗?你咋上这来了?这是?买房子了?”
正在开锁,隔壁大门开了,还是老熟人。
养鸡扬的刘春梅,就最早帮着买鸡架的知青大姐。
“刘姐?你咋在这呢?”
刘春梅指着身后的房门,“我刚买的院子,才收拾了卫生,下午进家具。”
说着就过来了,特别不见外的跟秦生生进院子,边看边聊天。
这院子特别规整,保持的也好。看得出来,之前住的那一家,条件好,把房子维护得很好。倒座房,门房,小跨院。二进里角房,耳房都是齐全的。厢房,主屋板板正正,院子里还有一棵桃树。省城不比京城,主要是住房规格也不是四合院,这样齐整的四合院可不多。
屋子也都保持得很好,家具都搬走了,看着空旷,摆上新家具就能入住。
边看院子,边聊天,“刘姐咋在这边租房子了呢?单位不是分房了吗?”
刘春梅夏天时结婚了,找的是养鸡扬的工人,公婆都是养鸡扬的,婆婆还是劳模,分的房子有五十来平,住一起也住得开。
结婚的时候秦生生还去随了礼。
“徐副厂长现在是正厂长了。她引取了肉式鸡,两个月就能出栏。这不是,要赶着年前出栏第一批肉鸡。养这种鸡得喂饲料,厂里新成立了饲料厂,在北郊。
愿意去饲料厂的,按人头,一人能分一分地的院子自建住宅。
这不,我娘家父母兄弟,婆家公婆和大姑子小姑子,全都去饲料厂了。原来分的房子得腾退。
我就想着,老是推车卖鸡汤面也不行,眼看着入冬,外面冷了,不好卖。在解放路上租了个五十平的门面,家里的也不在厂里干了。我们两口子就能把面馆撑起来,他还会烤肉,还能加个烤鸡架。
这是能找到的,离店面最近也最便宜的院子了,原来想着租房,一问这院子才要五百块钱,这不是一咬牙,一狠心,干脆买下了。
等手头再缓缓,把前门房盖起来,以后有孩子了也能住得开,或者租出去,也是份收入。”
推着三轮车卖了一年的鸡汤面条,也让她挣下了一个院子,还有开店的本钱。
“那可太好了,以后咱们离得更近,能常见面了。”
“你这也是买房?”
“嗯,来看看,买不买还没定。”
“要多少钱呀?”
“一千七。”
“买呀,干啥不买,你又不是拿不出来一千七百块钱。这大院子,能住三代人的。前后院盖得严严实实,再不用加盖了。一千七多便宜。”
“嗯,再考虑考虑,看看别的,对比对比。”
从五月份开始,就没再跟李春梅买鸡架了,除了参加她婚礼,基本没联系过,没必要啥都跟人家掏心挖肺不是。
等下午老太太带着仨孩子、白英杰一家,秦家三口都到了饺子馆后院,聚餐。一大帮子人又过来看房,都觉得房子盖得齐整,值得买。
“是好房子,价也不高,可是一把拿一千七也不轻松。”
白英杰评价,心里想着,等他再挣一年,也买个这样的院子,这种市中心的房子住着多好,离哪都近,去哪都方便。到时候就把印刷厂的院子租出去。
秦淮笑得矜持,“钱不是问题,我和她妈妈都补发了九年的工资,够用的。”
老爷子失去自由之后,他们夫妻还是上了几年班才被下放的。
所以补工资的年限少。
那一下也补了几千。毕竟下放前,他们级别都不算低。
第二天老太太正式搬家,办手续的事得往后挪一挪。
一大早上,能脱身的,有空的,都早早到家里帮着搬锅抱碗的。
不搬家就不算搬家。
不能把灶上的大铁锅拿走,只拿了煤气罐上用的炒锅和水壶啥的。
还有头天晚上还在盖的被褥。
坐上白英杰、李冬生他们的三轮车,骑到新民街,进大门,放鞭,燎火底,炖鱼。
这会儿还是不能太高调的。
自家亲近的人围在一起吃条鱼,吃点肉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