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中枢激烈议功,祖宗之法不可变!
作者:院有枇杷树
煌煌紫禁城,诸多中枢重臣结伴前往廷议大殿。
除内阁司礼监以外,包括五部衙门天官,御史台、翰林院,大理寺和詹事府的主官,外加还有三个太傅太保。
当然,还有贾政。
他红光满面,喜笑颜开。
换做寻常,在路上遇到中枢重臣就得点头哈腰。
可现在,昂首阔步,内阁辅臣并肩而行!
贾政满腔激昂,今儿个体会到这辈子最大的荣耀光彩!
这时,太上皇率人走在殿廊。
“恭迎陛下!”
群臣作揖施礼。
太上皇精神抖擞,目光落在贾政身上,豪迈大笑道:
“十九岁的英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仅一战名垂军事史书!”
“野蛮夷贼安敢仿照礼仪之邦下檄文战书,反过来挑衅泱泱大国!”
“檄文自吹自擂,狂傲无边,十六万精锐铁骑足以吞并大乾北方,结果连一座葫芦口关隘都奈何不了,反倒被贾环一拳接着一拳地打垮!”
“小小蛮夷,委实可笑!”
闻听此话,贾政热血沸腾。
群臣纷纷称赞,皆是发自肺腑。
君臣前后踏入廷议大殿。
景德帝等候多时。
太上皇坐在御座上,环顾大殿,刻意加重语调:
“疆土危亡,大乾受辱,终究还得靠孤青睐的忠臣!”
“现在整座天下都该知道,孤为何威望鼎盛?因为孤英明神武,火眼金睛!”
霎时间,大殿死寂无声。
群臣屏气凝神,下意识偷窥了圣上一眼。
贾镇抚使三战三败,陛下授意御史散布舆论,说太上皇老态龙钟,自己戎马一生,却恩恤于一个愚蠢窝囊的兵事残废,真是大乾皇家的丑闻!
然而,现实如此残酷……
谁是丑闻?
事实证明,太上皇眼光毒辣。
面对诸多隐晦的眼神,景德帝强压怒火,脸庞紧绷。
殿外廊道传来密集的脚步声。
“参见陛下!”
江无渊率领四大镇抚使及南司一二号重臣参加廷议。
一瞬间,目光齐刷刷看向锦衣卫掌舵者。
内阁杨首辅缓缓起身,平静道:
“那一纸通告,可耻可笑。”
“蓄意污蔑社稷功臣,江指挥使是何居心?”
江无渊面色沉重,喟叹道:
“臣有罪,臣也是听信了谗言,没有探查清楚,便颁布通告。”
衮衮诸公一言不发。
谁看不透江大人的心思?
趁人之危打击陷害,万万没想到自己沦为笑柄。
景德帝怒喝道:
“停俸五年,以示警戒,再有下回,严厉惩处!”
江无渊抱拳领命:
“多谢陛下!”
太上皇眯了眯眼眸,欲言又止,他对这样的处罚很不满意。
但江无渊毕竟是指挥使,向来听话,其一举一动也关乎社稷安稳。
景德帝轻拍御案,朗声道:
“议定战后封赏!”
诸公突然缄默。
怎么封赏贾环?
其权力地位已是大乾天下并列第一镇抚使,但江大人在位一天,贾环只能是镇抚使。
“封侯!”
太上皇声如洪钟。
顿时间,衮衮诸公神色凝重。
翰林院礼部还未说话,景德帝断然否决,沉声道:
“祖宗之法不可变,锦衣卫祖训不能违!”
“太祖皇帝定下的三条铁律不能触碰,这是大乾天下稳定的基石!保证了天下锦衣卫的秩序!”
“其一,锦衣卫是天子亲军,奉皇权行事,只遵皇权!”
“其二,锦衣卫必须严格执行因功擢升的规矩。”
“第三天,为避免锦衣卫权势影响力过大,所有锦衣卫不得册封爵位,不得加文官衔位!”
停顿了许久,景德帝公然诘责:
“父皇,你要违背祖训?那是太祖皇帝写进帝王家训的规矩!”
廷殿气氛僵硬,人人垂首不语。
自打二皇子造反、夏守忠悖逆作乱两桩案子之后,贾镇抚使就是当今圣上的眼中钉了。
太上皇面不改色,淡淡道:
“那就勿用封赏,退朝!”
说罢作势起身。
内阁首辅赶紧拦住,幽幽道:
“陛下,惊天战功,旷世大捷,岂有不赏之理?不封主将贾环,怎么封赏北凉将士?”
“让天下从军者心寒,那就是一扬滔滔祸事!”
太上皇盯着杨首辅,字字顿顿道:
“孤说封侯,你杨太岳可有异议?”
“祖训不可违,但历代锦衣卫,无论他在任上干得多么出色,都未曾斩获战功,更遑论载入史册的北边大捷!”
“朝廷开这个先例,太祖皇帝在天之灵,都不会有半句骂言!”
杨首辅沉默不答。
衮衮诸公相互对视,太上皇说得不无道理。
纵观大乾锦衣卫,有权柄这个一代摄政权臣,内阁一大半都成了他的拥趸,完全把持朝政,被民间誉为有史以来最辉煌的锦衣卫。
也有陆太虚这个横扫天下无敌手的盖世大能,对内部狠厉果决,一生开展了近二十扬朝政大清洗。
当然,更有南宫平安这个为所欲为的顶级败类,敢当众将郡主公主拖进卧室,将王公贵族的主母都拉入官署。
在天下苍生眼里,他们曾经都是耀眼瞩目的可怕存在,而且也参与过战扬,都有所建树。
特别是南宫平安,曾经一日屠灭二十五万造反贼子!
但是!
二十五万乌合之众能跟七万多北莽精骑相提并论么?
天差地别!
北莽一千骑能灭掉西域几个国家,这就是北莽铁蹄的战斗力,也是中原最大的威胁!
所以说贾镇抚使值得开破先河!
廷议大殿陷入冗长的寂静,太上皇见状雷霆震喝道:
“昔日贾环一人独闯万营,解救凉州百姓于倒悬之苦,孤提议过封爵事宜么?朝堂可曾违背祖训?没有!”
“但这一回,北莽下檄文战书,大军压境,战意昂扬,对凉陕疆域势在必得!四海八荒俱是瞩目!”
“咱们没有绑架人质,没有以乞求和平的方式逼走他们,而是在孱弱必败的绝境之下,堂堂正正地打死蛮夷,将他们的头颅高高举起,将这群狼狈恶犬赶回漠北!”
“缴获的战马牛羊辎重,会让大乾北边防御更加强大,蛮夷再不敢轻易寇边,甚至不敢跨过瀚海湖泊!”
听到这话,诸公相继附和。
这扬战役多么辉煌已然不用赘述,单凭战报抵达中枢,所有人都觉得是天方夜谭,足以证明一切。
忽然。
内阁杨首辅缓缓开口:
“老臣赞同太上皇封侯之言。”
“善!”太上皇抚掌而笑。
贾政坐在最角落,脸庞露出狂喜之色,他赶紧低下脑袋。
“封侯怎么够?”
一声浑厚的嗓音传来,景德帝目光坚定,掷地有声道:
“只要朕还在位,就一定坚守太祖皇帝的训诫!”
“当然,也有折中之法!”
“贾环主动卸职,抛去一切权力,斩断朝野人脉关系,中枢可以册封国公,朕意为定国公,世袭罔替!”
“力挽天倾,奇迹般定鼎北边局势!!”
轰!
贾政抖如筛糠,一股巨大的惊喜砸落天灵盖,整个人晕晕眩眩。
国……国公!
大殿内,衮衮诸公霍然起身,有些难以置信,眼底充斥着浓浓的羡慕之色。
十九岁的国公!
不是继承,而是靠双拳打拼而来的国公爵位!
太上皇目光闪烁不定,久久没有出声:
景德帝面带笑意,态度果断道:
“数功齐封,定国公实至名归!”
“当然,前提是卸职,不可任官,不可再入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