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段羽,请封王!【1】(感谢:JC.燮大佬)

作者:天命帝王
    未央宫整体的布局为长方形,周长大概十四公里左右。
    从西安门进入之后,左手边是沧池,右手边则是未央厩。
    沧池之水从明渠引入,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湖泊,中心还有人工填造的渐台可供在湖心游玩。
    四周高耸的墙壁四角都设置有角楼,角楼上有侍卫守护。
    未央宫大致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
    前殿是皇帝接见臣子,议政的要地。
    段羽乘坐马车从西安门进入之后,便一路来到了前殿。
    此时,大殿之上,除了段羽之外的所有朝臣都已经到齐了。
    作为皇长子的刘辩此时正端坐在大殿的正上方的御座上,而刘辩的身后是一面黑色的珠帘。
    太后何灵思穿着一身艳丽的凤袍坐在珠帘后垂帘听政。
    厅内的朝臣在看到段羽的时候,都立马坐直了身体。
    就连御座上的刘辩亦是如此。
    今天是敲定刘辩登基的日子选择,以及众多朝臣的官职安排,所以来的只有几名重要的人物。
    杨彪和杨琦两人就不必多说了。
    除了杨彪杨琦之外,还有之前段羽征辟过的长安宋氏的宋则。
    以及扶风法氏法真之子法衍。
    原本段羽想要征辟的是法真,但是法真不受征辟,但在函谷关大胜之后,法真是没有应招,但是法真的儿子法衍却来了。
    站在法衍身旁不远处,身着官袍的一名中年男人见到段羽之后连忙躬身行礼。
    段羽微微点了点头。
    此人名为韦端出身于,杜陵韦氏。
    而杜陵韦氏家传《谷梁春秋》、《京氏易》、《韩诗》等。
    元帝杜陵韦氏五世祖韦玄成时为丞相。
    族高祖韦赏,哀帝时官至大司马。
    叔祖韦彪,东汉大鸿胪行司徒事。
    实乃中古名门。
    除此之外,还有长陵第五氏的族子第五巡,此人当初和韦端等人一同出仕,是同僚亦是同乡。
    这些家族都是段羽在穿越之后才了解到的。
    虽然三国当中并未有过多的对于这些家族的记载,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家族在东汉时期每一个的影响力都十分之大。
    就比如这第五氏,乃是齐国田氏之后,从西汉到东汉,公卿世家,家族历任皆有两千石官员。
    第五巡的父亲第五永为督军御史,使督幽州。
    除了以上之外,还有一个重量级的家族,扶风茂陵马氏。
    也就是洛阳朝廷当朝的司空马日磾的扶风茂陵马氏。
    “冀侯。”
    身为马日磾族弟的马儒冲着段羽拱手施礼。
    段羽笑着回礼。
    世家大族分股投资这本就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就比如琅琊诸葛氏三兄弟分别在魏蜀吴,还有颍川荀氏的荀彧,荀谌等人.......
    大争之世,这些士族分别投资,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保证家族屹立不倒。
    而段羽也早就默认了这种争夺天下的潜规则。
    对于屠尽士族,或者说是立场分明这种事情,在当下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实现。
    民智未开,除了这些掌握知识的士族之外,没有人可以治理天下。
    而所谓的寒门,其实也是士族的一员,只不过是落魄了的士族而已。
    天下黔首可以出猛将良才,但绝出不来治理天下的人才。
    不要说治理天下,哪怕就是治理一个县,一个乡的这种人都不可能出自黔首。
    知识在这个时代的垄断性的,除了士族掌握知识之外,绝大多数的百姓甚至连自己的字都不会写。
    如此这样又怎么可能治理天下。
    想要真正的打破士族的垄断,传播知识,普及知识这才有可能。
    但这不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又或者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事情。
    段羽改革土地,虽然侵占了士族还有豪强的一些利益,但这并非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因为士族还把控制知识。
    这一点,段羽之前就和李儒讨论过。
    但如果现在段羽选择打破士族垄断的知识,那就是等同于割断了士族的命脉。
    届时真的要与天下为敌了。
    不当政,永远无法理解这些。
    一味的杀戮,只会使得统治的地盘震荡不安。
    一开始段羽只是一个县尉,一个太守的时候还可以用杀戮来威胁。
    毕竟治理一个县,甚至于一个郡不需要太多的人手。
    只有他麾下的人才便已经足够了。
    但随着如今地盘越来越大,段羽对这一点也理解的越来越深。
    打下的地盘,需要有人治理,有人来管理。
    他一个人不是神,不可能总揽全局。
    所以,在士族的立场上,段羽现在已经和这个时代妥协了。
    除了一众关中士族之外,站在大殿下最前排的则是段羽的一众麾下。
    几天前从凉州赶来的贾诩,程昱,荀攸,还有李儒。
    虽然只有十几人。
    但这就是未来长安朝廷的三公九卿。
    当段羽走到所有人最前面之后,身后的众人则是自觉的站成了两排跟在段羽身后冲着坐在御座上以及珠帘后的太后何灵思拱手行礼。
    行礼之后,段羽侧过身来看向了殿下的众人。
    “诸位,想必今日招诸位前来议政所为何事诸位已经清楚了。”
    段羽看着众人再次强调了一下讨贼檄文上的内容说道:“《春秋》大义,嫡长承祚,所以定社稷、安万民。
    皇长子元嗣,乃帝胄之尊,陛下之血胤,承天命而生,秉正气而长,岂容宵小以鸠羽暗戕?”
    “本侯承先帝之恩,自当扶大厦之将倾,除乱国之妖后,妖后以以庶凌嫡,坏祖宗之法;昔汉武诛钩弋以绝后患,光武废郭后以正纲常。
    我段羽乃是汉之忠臣,自然不忍宗庙倾覆,所行之事也皆为光明磊落。”
    “诸位中古名门,能与本侯一同,清宫闱,正纲纪是大汉之幸。”段羽的目光扫视众人。
    杨彪,杨琦,宋则,法衍,韦端,第五巡,马儒等人都附和着点头。
    “史侯乃先帝嫡长,承乾符而诞,膺金册而名。
    洛阳内伪帝实为庶出,不过妖后手中玩弄权术之傀儡,所以本侯于高祖之都,扶持新帝登基。
    今日所邀,就是为了商讨新帝登基之日,也是册立朝廷三公九卿划分之权之日,所以今日诸位尽管畅所欲言。”
    段羽这一番话秉承大义,滴水不漏,实则是李儒还有贾诩等人经过多日商讨。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篇清宫闱,正纲纪的文章,是要等到新帝登基之后,讨伐洛阳再行昭告天下。
    段羽的话音落下,处在众人当中第一排的杨彪便手举笏牌脱出队列。
    杨彪冲着御座上的刘辩先行施礼,然后在对着段羽拱手施礼道:“冀侯,在下以为,天子登基之日自当越快越好,如此建立新朝秩序,则可以正纲常,宣告天下,今年秋收丰美,凉州钱粮广盛,当举义军讨伐不义。”
    “附议。”
    “附议。”
    “附议。”
    “附议。”
    杨彪说完之后,殿内的所有人都表示赞同。
    段羽听闻之后也是微微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本侯以为七日之后,便是良辰吉日。”
    说着段羽便转头看向了御座上的刘辩,然后手举笏牌。
    坐在御座上的刘辩微微点头,头戴的帝王冕旒上的珠帘微微晃动。
    “段卿所意,亦是本宫所意。”
    刘辩的表态代表着登基的日子已经敲定。
    而接下来便是封赏。
    对于官职的封赏,三公九卿早在几天之前就已经敲定了。
    段羽转头看向殿下的众人说道:“天子念及诸位辅佐新朝之功,特此封赏三公,九卿,以立新朝之正。”
    “以杨彪为司徒,韦端为太尉,宋则为司空。”
    “马儒为少府,法衍为大司农,杨琦为太常,第五巡为大鸿胪,贾诩为廷尉,程昱为卫尉,杨阜为少府,盖勋为光禄勋,李儒为尚书令,荀攸为侍御史.......”
    段羽将早已经敲定的名单宣读了下去。
    绝大多数的人封赏都已经落定,但谁心里都明白,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人的位置没有议定。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段羽。
    坐在刘辩身后珠帘后的太后何灵思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随后开口说道:“段卿辅佐大厦于将倾,其最应当封赏的便是段卿。”
    殿下的所有人都都跟着何灵思的话音点头。
    “不敢。”段羽连忙推辞:“臣段羽以受国恩,如今当为万户侯,又怎敢贪多。”
    “冀侯不必谦虚,冀侯的功绩满堂诸卿还有哀家都看在眼里,若不是当初冀侯在危难之际救下先帝血脉,又护佐哀家得落长安,今日天下或许已经大乱,冀侯之功,胜萧何,比韩信自当受封。”
    “故而,哀家与陛下商议,为冀侯请封王!”
    ................
    ps:昨天单位临时出了点事儿......各部门全部出动严格检查消防,陪着领导奔波了一天,晚上十一点多才回家,本来是想着爆更的,但是临时耽误了,在这里给诸位大大抱拳致歉。
    不过好在没有断更,今天还是三更保底,算是补偿一下昨天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