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三喜(2)

作者:岁月神偷
    殿内众人回头,就见曹炳一个跟头摔在地上,而后爬起来,一个箭步冲到殿内。
    口中大呼小叫,“京城...京城来信,皇上....”
    噌!
    朱标和朱棣同时起身。
    朱棣惊呼道,“我父皇怎么了?”
    “皇上....”
    曹炳大喘气,“皇上没事!”
    说着,又忙道,“皇上给太子爷传来口信儿,太子妃生了!”
    “啊?”朱标转惊为喜,“生了?是男是女?”
    “是个皇子...”
    曹炳说着,赶忙改口,“是个皇孙,足足五斤六两....是个大胖小子!”
    “哎呀!”
    朱标乐的重重拍手。
    “此乃天赐之子也!臣为殿下贺,为我大明贺,三喜临门!”李景隆再次大声道。
    “哪来的三喜呀?”朱标微微纳闷。
    “第一,纳贼投降!”
    “第二,太子爷喜得麟子!”
    李景隆掰着手指头,“第三,此战乃是太子爷天威威慑,才有如此圆满的结局,既是我大明国威原样,又保全了我军将士!”
    说着,他继续笑道,“要是继续掰扯,怕是四喜都止不住!”
    “哈哈哈哈哈!”
    朱标大笑,“对,三喜!三喜!四喜不成,四喜是丸子,哈哈哈!”
    说着,忽一指李景隆,“对,就三喜!这孩子的乳名,就叫三喜!”
    此时,李景隆转头忽看向朱棣。
    后者一怔,心中暗道,“你又冒了什么鬼主意出来?”
    “燕王千岁,北平城中可有鳏寡孤独?穷困潦倒者?”李景隆正色道。
    “自然有的!”朱棣纳闷道,“哪地方没穷人呢?”
    “来呀!”
    李景隆忽转头对外喊道。
    家将李老歪低头从外边进来,跪在地上。
    李景隆开口,“太子爷有命....”
    朱棣更是纳闷,心中道,“我大哥就在边上,他啥时候下命了?啥命呀?他都没说话呀?”
    “太子爷有命,辽东纳贼弃暗投明,京城又传喜讯!”
    李景隆郑重道,“家邦安定,海内太平,传承有序,国威远播。值此举国欢欣之际,赐银五万两,赏城中老弱孤寡,穷困无助之人,使其即便卑微之身,亦能沐浴我大明皇恩!”
    说着,他顿了顿,“赏赐银钱,酒肉,布匹,煤炭。”
    “再买烟花过来,有多少买多少!”
    李景隆继续道,“普天同庆,共享盛世!”
    说着,他再次转身跪下,笑道,“太子爷,请恕臣僭越之罪!”
    “哈哈哈哈!”
    朱标大笑,上前扶起李景隆,“孤正有此意,你何罪之有!”说着,忽板着脸,“可是光给百姓可不成呀!”
    “还有谁?”李景隆故作不知。
    “全军将士!”
    朱标大声道,“燕山三护,北平都司,还有前线的将士们,也要一并赏赐!”
    “妈的,不花你钱你是真不心疼呀!”
    李景隆心中猛的肉痛,但面上还是装作恍然大悟,“那五万两可不够!干脆,拿二十万出来!”
    “甚好甚好!”朱标大笑。
    “妈的!”
    朱棣见状,心中大骂,“李九江,老子真想把你脑子劈开,看看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玩意?”
    “儿子?”
    但此时,李景隆面上虽笑,心中却有些苦笑。
    “生了个儿子?”
    “要是个闺女多好呀!”
    就这时,就听朱标突然道,“曹国公!”
    “臣在!”
    “汝子..”朱标正色道,“即日起为孤之子,三喜之伴读伴当。即日起,汝子妻子可随意进出宫禁。待两小儿四岁之后,皆入宫中大本堂,与皇子皇孙一块读书!”
    “这...”
    李景隆心里咯噔一下,叫苦连天。
    他万万没想到,朱标竟然给了这么一个恩典!
    但却不得不大礼叩拜,“臣谢太子爷隆恩!”
    “你我两家,永世为亲!”朱标笑笑,扶起李景隆。
    ~~
    风月骤然而止,雪后的天地,寂静无声。
    只有阳光反射出来,格外的刺眼。
    但再刺眼,也抵不过明军的刀枪璀璨。
    且那火红的战旗屹立在千里冰封之间,好似一轮红日降临人间。
    数千大明铁骑,在雪中无声肃立。
    当先是颍国公傅友德,而后是定远侯王弼,南雄侯赵庸等人。
    雪后虽冷,可他们都是人人面有喜色。
    “呜!”
    胯下战马,喷出几口雾气。
    “嘘!”
    一身蓝色棉甲,头戴枪盔的傅友德摸着战马的脖颈,“别闹,一会回营,有好草料给吃!”
    “来了!”
    边上有人大喝一声,指向前方。
    视线的尽头,地平线上,一支骑兵队伍,在齐膝的大雪之中艰难的行进。
    “报大帅!”
    又是一名亲兵纵马而来,“纳贼已至,带着亲卫五十人!”
    “该掌嘴!”
    傅友德一笑,“什么纳贼?那是我大明的降臣。”
    说着,一拽缰绳,对身后如赵庸曹兴等一众军侯们大笑道,“随我前去迎接!”
    ~
    纳哈出也看到了傅友德,他比上一次围攻李景隆之时,老了许多。
    脸上满是堆叠的皱纹,眼神也失去了曾经的神采。
    “停!”
    见傅友德带着数十人前来,纳哈出下令停止前进,停在原地。
    “前方可是大元丞相,太尉大人?”
    傅友德纵马上前,大声呼喊。
    闻听对方口吻郑重,纳哈出心中悬着的心放下一半。
    但随即又是忍不住的酸涩,忍不住看向北方,心中暗道,“老臣尽力了!”
    他也不想就这么投降,可他的手下们听闻大明数十万大军前来,且有皇太子亲临北平督战,已没了战心。
    再者如今暴雪寒冬,即便能抵挡明军的攻势。
    可治下的部族怎么活?
    大概只能冻饿而死,惨不忍睹。
    “太尉大人,某乃是大明傅友德!”
    傅友德远远的就下马,张开双臂,大笑道,“太尉大名远播海内,今日一见果然英雄了得!”
    见对方如此礼遇,纳哈出也下马,低头羞愧道,“颍公乃当世之名将,在下败军之将,何敢劳您大驾!”
    “太尉!”
    傅友德扶住纳哈出的臂膀,“太尉何出此言?太尉出身名门,某不过是乡野村夫侥幸晋身。”
    “惭愧惭愧!”纳哈出连连道。
    “都是武人,某也不啰嗦!”
    傅友德又笑道,“营中已备薄酒,还请太尉赏脸!”
    说着,他拉着纳哈出往前走,继续笑道,“咱们太子爷正在北平城中,得知太尉前来定然欣喜若狂!咱家太子,素来最是看重天下英雄豪杰。某临出兵之前,太子就曾说过,太尉大人您乃当世豪杰,虽两军交战,但我等不能辱了太尉,隔军喊话之时,必须要再三礼遇。”
    闻听此言,纳哈出心中大定。
    尤其是傅友德一口一句咱们太子爷,这更让纳哈出觉得人家是真心待他。
    “呃....”
    他脑中忽然想到一个人,迟疑下问道,“在下也听说太子爷亲临....那,曹国公也到了?”
    “自然到了!”
    傅友德大笑,“太尉您放心,曹国公也不是小气的人!您和他过去的事,乃是各为其主。从今往后,大家都是一家人了!”说着,拍着胸脯子,“再说,某也算是他长辈,他敢对太尉您无礼,某来收拾他!”
    “呵呵,那也不必!”
    “走走走,外边太冷!某帐内有好酒,好酒敬英雄!”
    说着,傅友德回头,对纳哈出身后的北元将领亲兵们喊道,“大家今日不醉不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