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锋锐
作者:音冰儿
不是她不愿意相信他,而是他不肯彻底信任她,殷灵毓想,就算她分散了很多建议出去,朱元璋还是总是愿意刨根问底,好像不能彻底明白就永远不安心。
哪怕已经做到这个地步,殷灵毓也不能保证能彻底动摇朱元璋,去走上她预想的道路,。
不过那也不重要了,只要织布机一出,工坊一开,女子成为了赚钱的主力,也有了入朝的可能,那么剩下的事情就只差时间了。
时代的洪流是任谁都无法阻挡的,就像天终究会亮。
宝钞的问题已经交给了沈万三,青蘅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作为制衡而被朱元璋留下,江晚月在制药上天赋异禀。
那她现在要做的,除了磨好律法这把刀,就是一些民生政策,然后就是开海,挖银矿,顺便把银矿原住民处理一下。
常遇春修养的差不多的时候,天塌了。
“啥?上位把谁杀了?胡惟庸?”
“啊?小半个朝堂都下狱了?”
“不是,小冰块…小殷和娘娘没拦着吗?”
殷灵毓拦了,如果没拦着,就不只是下狱了,是可以下地狱了。
洪武四大案中的两案扭在一起,威力么……
常遇春上朝的时候,奉天殿空了一半有余。
殷灵毓已经站胡惟庸的老地方去了。
李善长也不在,被连累了,在狱里呆着呢,大狱已经爆满了,如果不是他是丞相,估计连一个单独的房间都没有。
常遇春很明智的保持了沉默。
大部分人也就是被紧了紧皮,但真正涉及到拐卖人口的,贪污受贿的,基本上是没再回来。
沈万三站到了户部的位置里,但他的生意,但凡涉及到海运和矿产,土地的,基本都充公了,还有名下一半的财物。
不少人私底下觉得这不就是变相的抄家,还有人不屑他的身份,不怎么理会他,但沈万三老神在在。
他又不缺钱,他缺的是名,是地位,更何况察觉出未来的走势后,有些东西拿在手上就是烫手山芋,还不一定保得住呢,现在家中还有不少商铺宅院,还有之前积累下来的一半银钱,足够了。
总比被视为低贱商贾要好。
他能为天下行商之人拼出一条路来,能永远留在往后的史书里,半数家财而已,怎么就舍不得。
朱元璋这次和殷灵毓吵的狠了,又不舍得真把人给动了,脸色很不好看。
只有大臣那是千恩万谢,甚至多少带点膜拜。
“如果随意按照自己的喜恶,心情去影响判处结果,那么律法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
“执法者当如执剑,不偏不倚,不可妄动。”
这是殷灵毓当着所有人的面说的,可以说得上是顶撞朱元璋的话。
本来便该是如此,只是朱元璋不喜贪污,因此总是想重判,想威慑住他人,空印的事情,本质上也带着对于皇权的敷衍与轻蔑,就像朱元璋在沧州时,殷灵毓给他讲解的文字游戏一样,都是被默认为合理的,实质上违背律法的行为。
可是让朱元璋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判案,本身也是一种不公,最重要的是,官员替补的能力还不足够。
因此,虽然空印一事里,没有为非作歹的官员都官削一级,罚俸半年,外加二十板子,但至少是活下来了。
借着空印盘剥过油水的只有寥寥几人,跟着拐卖人口的一起处理了。
而这一切,归功于那个跟陛下犟的小冰块。
朱元璋自然也将大臣的反应看在眼里。
他自然是愤怒的。
可他的愤怒毫无价值。
因为他这是他自己积累下来的敌视,他总是认为官员需要高压,需要管理,需要规训,需要敲打,绝不能让他们变成他曾经见到的那些丑恶嘴脸的贪官污吏。
然而他忘了,他现在管理的是国家,是人,不是他设想里毫无怨言的程序和小小一片村县。
他是勤勤恳恳,是匡扶社稷,是想让天下百姓过得好,可他又很矛盾,又很局限,带着属于自己的固执。
殷灵毓没办法妥协,大明的君主和臣子之间也无法妥协。
这是明朝从一开始的开创者里便埋下了的基调。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朱元璋在看到孟子的这段话而愤怒时,是否也带着自己都没有察觉和承认的心虚呢?
没有人知道。
当马秀英发现朱元璋已经又是好几天不叫殷灵毓留下吃饭,就知道他的倔脾气又犯了。
她这次干脆就没劝,自己带着朱标去养济院看望自己在这里当义工的其他儿子女儿。
养济院里女孩子很多,朱棣最先提出来,想把姐姐妹妹们也带过来,她们不像他们,能随便出宫玩乐。
来这里做义工就是个很好的借口。
皇子公主都时不时前来当这劳什子的义工了,不管是勋贵还是文臣,家中的适龄儿女,自然也被催促着过来,还有紧跟着开发了实践活动的国子监,也会一月来做一次义工。
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殷灵毓暗搓搓的推动。
马秀英来的时候,朱长宁和朱长安正在踢毽子,和几个养济院的孩子一起,笑容纯稚灿烂,童声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马秀英竟一时怔住。
那是一种带着生机的,无拘无束的自信与活力。
是她幼时到现在一直拥有,不肯丢弃,却不知道该如何给自己的女儿,给天下更多女子的东西。
“标儿。”
“母后?”
马秀英淡淡笑了。
“你父皇他,还是不明白。”
朱标似懂非懂,马秀英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殷灵毓在抗争的的确是皇权也不完全是皇权,她并非为了忤逆朱元璋或者建立自己的威信,朋党,她其实只是在走自己的道路,给更多的人选择道路的权力。
而朱元璋不明白。
朱元璋只觉得,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