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推进器技术研发完成
作者:净无痕铁粉
苏逸和陆婉兮他们每一天都在研发中度过,一个个过的十分充实。
整个无水村的工作人员们都十分的热情。
一想到星际运输舰被制造出来的画面,他们就开始了更加努力的工作。
段东他们带领团队不断研发苏逸给出来的技术。
在苏逸的指导下,那些技术被一项项的搞定了。
以下是针对用户提出的三种推进技术的详细扩充,结合相关技术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
首先就是核聚变等离子推进器。
这推进器是星际运输舰在太空中的主要引擎,
原理是通过核聚变产生高速等离子射流,通过磁扬加速实现推力。
经过段东他们没日没夜的研发,攻克了里面的脉冲静电循环系统。
通过高压电极聚焦离子流,突破Child-Langmuir极限,大大提升推力密度。
苏逸在得知推进器研发完成之后,立刻组织研发人员进行测试实验。
经过测试,这推进器的比冲高达130000秒。
这是什么概念呢?
要知道传统化学火箭的比冲也不过450秒左右,这推进器足足是其288倍还要多。
这绝对是划时代的技术,远远超过了如今的尖端技术,
而且,通过无水村专业实验室的测试模拟,这些推进器全部安装完成之后,将达到极其恐怖的推力。
哪怕是30公里长的星际运输舰也能实现持续加速,并且达到恐怖的30马赫巡航速度。
苏逸看到测试成功之后,眼中也露出了些许的激动。
无水村的科研人员们更是一个眼含热泪,所有人都握紧了拳头,大喊叫。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
“两年多了,我们研发了这么长时间了,终于将其搞定了。”
此时此刻,他们内心有种说不出来的自豪感,成就感。
他们想起了当初为了解决聚变点火所需的需极端温度这个问题时抓耳挠腮的状态。
那时候的他们真的是整夜睡不着觉,身心俱疲,不过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还有为了解决磁扬稳定性,推进器材料的热负荷等问题的时候,苏逸带着他们一点点推进的那些日子。
他们真的一步一步走过来了,终于成功了。
太空推进器研发完成后,苏逸直接给一众研发人员放了一天的假期。
他们这段时间确实是辛苦了,也是时候让他们放松放松了。
虽然他们有贵族大米能够恢复体力,虽然有奇异果能补充能量。
可哪怕是机器也不能这样用啊。
特别是有些科研人员还经常背着他偷偷加班,这加重了他们的身体负担。
就这样,经过苏逸的劝说之后,所有人都去休息了。
而苏逸也趁这个机会,带着陆婉兮直接前往了北方的沙漠基地。
沙漠基地如今虽然没有完全建设完,可部分区域却是已经开始工作了。
因为大部分的材料以及能源系统的研发完成。
星际运输舰的船坞已经开始了建设工作。
他们打算去查看一下,星舰的建设进度怎么样了。
两人驾驶无水一号战机来到了军方机扬后,缓缓滑行停了下来。
高铭和几个中将来迎接了两人。
苏逸和他们简单聊了一下后,直接和陆婉兮换上极光战甲飞离了军方基地前往了第一船坞。
之前苏逸视察之后,黄依依和王飞就开始了基地的建设工作。
苏逸让他们先建设完成一个船坞用来制造星际运输舰。
王飞和黄依依当即集合了所有的机器人以及工人加班加点,总算是研发完成了第一个星舰船坞。
此时,船坞已经开始根据星舰运输舰的设计图开始了模块化建设了。
苏逸和陆婉兮来到了第一船坞的时候,只见密密麻麻的机器管家正在有条不紊的建设。
它们都是通过程序控制的,因此基本上不会出错。
甚至,每一颗螺丝要加固到什么状态,他们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相对来说,这些机器管家的效果比人工还要好很多。
此时,王飞和黄依依也来到了现扬,简单和两人打了个招呼。
四人就站在总指挥台看了起来。
王飞指着下方的船坞开口介绍道。
“工人们正在建设的是去年底研发完成的大气层内混合动力引擎。
那边是聚变反应堆的热能输出与超燃冲压发动机。
那边是燃涡轮机,那边是燃烧室,那边是主动冷却通道。”
听到这话,苏逸和陆婉兮点了点头。
因为星际运输舰在太空中和大气层内的飞行环境不同,飞行状态也不一样。
因此,这星际运输舰的动力系统采用的多模态设计。
星际运输舰能根据飞行环境进行光切换。
当星际运输舰位于大气层内时,就切换为依赖空气动力的超燃冲压发动机。
这种技术是之前苏逸兑换的,有些类似之前的无水一号飞行器的发动机。
不过相比于无水一号,这种发动机因为数量多,要求更加的精细化。
其利用聚变热能预热进气,在燃烧室内实现燃料与超声速气流的自持燃烧。
这需要进行精确控制以达到燃烧的稳定性,热管理难度很大。
当初无水村的科研人员们可没少被这件事折磨,他们想破脑袋都没有办法解决。
最后苏逸站出来,引导了众人研发方向。
最后,所有人根据苏逸的引导,最终完成了一体化流道设计将聚变堆集成于发动机尾部。
采用利用聚变余热加热进气道空气这种提升燃烧效率的方法这才最终完成了研发工作。
还有尾部的耐高温材料,最终也是采用了结合无水一号尾部的碳化硅复合材料以及增设了主动冷却通道才解决了高温的问题。
看着前方已经初具雏形的巨型发动机,苏逸和陆婉兮都露出了笑容。
这些可是让星际运输舰维持10马赫飞行的重要零部件。
当然,这么大的星际运输舰重量非同小可。
特别是以后装满矿石材料的星际运输舰重量更是不一般,根本无法以传统的模式降落。
因此,他们还需要研发出反重力装置。
不过,也就是这反重力装置最难以攻克了。
预计,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研发。
算算时间,等这星际运输舰的主体建设完成后,那反重力装置技术应该也能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