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汉初三杰17
作者:猫猫柠
【秦朝最后一位大将章邯带着修建秦始皇陵的二十万囚徒及时赶到,六个月后,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宣告失败,起义首领陈胜吴广也接连被杀。】
【另一边,刘邦跟着樊哙回到了沛县,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城门。】
【正当刘邦奇怪的时候,自己的好朋友曹参和萧何狼狈的从沛县城中逃了出来。】
【刘邦这才知道,原本要起义的沛令,反悔了。】
【沛令暂时不想起义了,但是刘邦想啊,所以刘邦就派人写了字条用箭射入沛县,鼓动不满秦朝统治的沛县百姓杀死沛令,响应起义。】
【沛县的百姓们也是不满秦朝久矣,他们不知道沛令也有起义的想法,只知道沛令是秦朝的官员,代表了秦朝!】
【所以沛县的父老乡亲们便组织起来,杀死了沛令,迎接刘邦入城。】
【刘邦家虽然在沛县有些地位,但要说刘邦是众望所归的起义军首领,那也不见得。】
【起义军的首领意味着责任和风险,虽然起义成功了,这个首领能够名正言顺的成为新一任的皇帝,建立新的王朝,但是一旦起义失败,首领也会是秦朝的首位击杀对象。】
【沛令已经死了,沛县的其他官吏还在,比如刘邦的好朋友,曹参和萧何,这两人当时都是沛县的官吏,说起来也可以成为起义军首领。】
【但是曹参和萧何都不愿意,一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承担不起起义失败的风险,还有一个就是因为刘邦的人缘和个人魅力真的太强了,大家都更愿意辅佐刘邦。】
【就这样,刘邦在大家的公推之下,成为了沛县起义军的首领,并且接任了沛令一职。】
【首领嘛,还是要有一个比较高大上的称呼的,所以当时沛县的人们就按照楚制,称呼刘邦为沛公。】
【刘邦正式成为沛令之后,选择良辰吉日,设置祭坛祭天,因为早年间赤帝子的传闻,便立下一面红色的旗子作为队伍的标志,为赤旗。】
【刘邦的这支起义军崇尚红色,宣布起义之后便开始招兵买马,因为刘邦的传闻比较多,为人豪爽,所以起义军的数量很快便扩张到了三千人之多。】
{沛令糊涂啊,竟然真的跟刘邦作对!}
{刘邦的人格魅力多强啊,合理怀疑沛县中那些但凡是敢于参与起义的人,大部分都跟刘邦关系很好!}
{这是肯定的啊,刘邦的朋友大部分都很讲义气,也都各有所长,那些真正的普通百姓,反而不愿意参与到这种事情中来。}
{说的很有道理啊,起义这种事情是很有风险的,说起来历史上的起义能够建立新王朝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折在了与旧朝廷对抗的过程中!}
{陈胜吴广第一个起义,所以秦朝腾出手来,第一个收拾的就是他们。}
{相比起秦国,看来刘邦更承认自己是楚国人,看看,起义的一切规格,那可都是按照楚国的传统进行的啊!}
{不用楚国人的身份,难道还真的承认自己是秦人?用秦人的身份起兵打秦朝,我觉得刘邦的脑子还没坏掉!}
{楚国人好巫,起义前先祭祀,果然是楚国人的作风!}
{刘邦手中有三千人,作为起义军来说确实不算少了!}
{赤帝子!这个时候的旗帜应该都是瞎编的,觉得哪个好用就用哪个,也没什么寓意。}
{赤帝子的传闻比较广泛,有利于刘邦增加自己的知名度!}
{楼上说的应该是王朝更替时候的五行轮转、相生相克吧?}
{所以刘邦后来改变了旗帜的颜色,已经不用红色了!}
汉高祖刘邦美滋滋的坐在座位上摸着自己飘逸完美的胡须,一脸自得。
“哎呀呀,不愧是乃公啊,就是有魅力,朕可能很多才能都比不上自己的臣子,但是只要你们心甘情愿的辅佐朕,那么有才能的是朕还是你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萧何人麻了,天幕说的很好,但先别乱猜测他们的想法好不好!
当年起义的时候,他就没想过要当起义军的首领。
他对自己的本事还是很清楚的,要是让他管管账目、出谋划策还行,要是说想要在这扬起义军的角逐战中笑到最后,那估计没戏了!
论起与人交心的御人之道,果然还是陛下比较擅长!
不过说实话,沛令的想法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刘邦的确很招人喜欢,也很容易跟人打成一片获得别人的真心相待。
就算刚开始刘邦不是起义军的首领,假以时日,刘邦也必定能够夺权成功,让起义军中的所有人都向着他。
刘邦这个人,根本就不是个能够屈居人下的!
不止是他,就连曹参也没有这个想法,天幕的大胆猜测很好,建议下次先别猜了,他们从一开始就是想要辅佐刘邦的,根本就没有二心!
再说了,当时虽然刘邦是起义军的首领,但是以他们跟刘邦的关系,那也是起义军中的核心人物。
这种核心人物也很重要,起义若是失败了,他们是要跟刘邦一个待遇的!
张良笑眯眯的恭维了刘邦一句:“陛下慧眼识珠、礼贤下士、任人唯才、知人善任,有此天下,理所应当!”
汉高祖刘邦被夸的很高兴:“嗯嗯,还是子房会说话!”
对于天幕上说的曹参和萧何的事情,刘邦就直接选择性的无视了,他们相处的时间这么长,刘邦还能不相信自己的这群老伙计吗?
甭管是什么原因吧,反正起义军的首领是他刘邦,最后入主咸阳、坐拥万里河山的,也是他刘邦!
“当初的沛令就是老糊涂了,都让樊哙来叫我了,怎么最后还是反悔了啊!既然这样,那就只能对不起沛令你了啊!”刘邦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