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汉江新军

作者:烊安老师
    这扬变革由宣传部长与统战部长退休正式拉开序幕,那时的齐文蔚如日中天,身居要职,可谓是居委之下第一人,彼时赵立春也即将退休,对此他自然愿意顺水推舟,将宣传部副部长兼汉东报社党组书记的魏国清提拔为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则是由副省长孙方霞接任,买齐文蔚一个顺水推舟的人情,齐文蔚也是欣然接受,赵立春入京时齐文蔚也是推了他一把。对此,两人都心知肚明。
    纪委书记柳双江被调往上级纪委部门做了副书记,从临省调过来了一位纪委副书记田国富接替他;常务副省长张云退休,接替他的是省长助理、副省长易兴邦;京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郑闻天则是接替易兴邦成为主管政法工作的副省长……
    而在这一轮人事调整中,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祁厅长作为汉东政法系统的资深官员,长期在政法口工作,曾多次被外界认为是副省级职位的热门人选,然而现实却一步步打脸,始终未能如愿以偿。这一次,郑闻天的上位无疑让祁厅长的副省级梦想再次落空。
    同时。赵立春退休时也遗留下了一个问题给齐文蔚,那就是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周卫东。
    周卫东作为省委常委兼省委秘书长,是赵立春的心腹,负责省委日常事务的协调与执行。他熟悉汉东的政治生态,掌握着大量关键信息和资源,是赵立春执政团队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周卫东的忠诚和能力,使他在汉东政坛中拥有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
    然而,正是因为他的特殊地位,他的去留问题变得异常敏感。对于新任省委书记齐文蔚而言,周卫东既是一笔可以倚重的政治财富,也可能成为施政过程中的潜在掣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一些同志的不满,甚至导致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激化,动摇新领导班子的权威。
    俗话说:郡县治,天下安。要想真正做到政令下乡,那还是得依靠那些县长区长,而那些人的人事任命,赵立春过去则是紧紧抓在手里。也就是说,过去赵立春给了齐文蔚省市一级的人事权,至于县委书记的任命赵立春则是亲力亲为,全权抓在手中,从不假他人。这也就使得齐文蔚也不好意思说赵立春什么,毕竟立春书记可是完全给了齐文蔚省政府人事权。来到汉东五年,齐文蔚也就是彻底掌握京州和吕州的基层人事安排。当然齐文蔚掌握的办法很简单:扫黑除恶加反腐。
    赵立春在退休前,曾多次与周卫东私下沟通,试图为其安排一个合适的去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问题最终未能彻底解决,成为赵立春留给齐文蔚的一道政治考题。
    在充分评估汉东政坛的现状和周卫东的个人情况后,齐文蔚给了周卫东两个选择:一是到省人大担任副主任,二是保留省委常委身份,调任汉东大学党委书记。
    前者是一个体面的退扬方式。省人大副主任的职位虽不再处于权力核心,但保留了副省级待遇,是一种对老同志政治生涯的尊重和照顾。这种安排能让周卫东平稳过渡到退休生活,同时为新领导班子腾出空间,避免权力交接中的潜在冲突。
    后者更为巧妙。周卫东得以保留省委常委的政治地位,避免了身份上的明显下降,同时被调离省委核心部门,转而担任汉东大学的党委书记。汉东大学作为省内重点高校,党委书记的职位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与省委秘书长的角色相比,权力范围和政治敏感性大大降低。
    面对齐文蔚给的两个选择,周卫东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欣然接受了第二个方案——保留省委常委身份,调任汉东大学党委书记。
    对于周卫东来说,到省人大担任副主任虽然体面,但实际上意味着退居二线,政治影响力将逐渐消退。作为一位长期身处权力核心的官员,他对政治舞台的眷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到汉东大学担任党委书记,不仅保留了省委常委的身份,政治地位未受太大影响,还能让他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挥作用。
    更重要的是,周卫东对齐文蔚的信任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与齐文蔚的沟通中,他感受到新领导的真诚与尊重。齐文蔚不仅详细解释了两个选择的考量,还表示希望周卫东能在新的岗位上为汉东的教育事业和政治稳定作出贡献。这种坦诚的沟通方式,让周卫东对齐文蔚的领导风格产生了好感。他相信,在齐文蔚的领导下,汉东政坛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自己也能在新的岗位上找到价值。
    周卫东接受新岗位后,迅速投入到汉东大学的工作中。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齐文蔚在上任省委书记后的第一次常委会,竟然选择在汉东大学召开。这一举动不仅出乎周卫东的预料,也在汉东政坛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常委会是省委的核心决策会议,通常在省委大楼举行。齐文蔚将第一次常委会安排在汉东大学,显然有着深刻的用意。首先,这一举动是对周卫东过去工作的尊重和肯定。刚刚履新汉东大学党委书记的周卫东,尚处于适应新岗位的阶段。齐文蔚选择在汉东大学召开常委会,无疑是对周卫东新角色的高度认可,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周卫东虽然离开了省委核心部门,但仍然是汉东政坛的重要人物。
    在安排好了老同志的工作之后,齐文蔚上任省委书记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拉清单,更准确的说是自我革命——反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