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容亓是不是不行?
作者:大鱼若智
容亓赶紧将她揽在怀中,宽阔温热的胸膛瞬间冲散冷意,大掌包裹住姜念的小手,带来阵阵酥麻的热意。
姜念心头一震,赶紧看了看四周,左邻右舍吃过午饭闲着没事,都在捂着肚皮瞎溜达。
“啊呀,快放开我!”姜念赶紧挣脱,气呼呼朝前走了几步,走着走着,腿腕一痛,她双膝一屈朝前跪去。
容亓眼疾手快,从背后扶着她,然后紧紧扣在怀中。
姜念挣脱了好几次都没挣脱开,她仰头,气呼呼看着容亓,“同样的手段,用两次就不高明了。”
夏季时,她也是这样腿腕一痛,然后倒在容亓怀中。
这次也一样,她很确定她没缺钙,一定是容亓背后使坏,拿石子弹了她腿腕。
容亓非常无辜,“你在说什么?我一句没听懂。”
他确实拿石子弹了姜念腿腕,就是想让她倒在他怀中,不过,他是不会承认的。
“你还装?”姜念恶狠狠看他,从前她真是瞎了眼,被容亓这副懵懂无辜的表情蒙蔽了。
他一点也不乖巧无辜,简直是头披着羊皮的狼。
他暗中还使了多少坏事是她不知道的。
容亓看她气鼓鼓的模样,可爱的让人忍不住亲一口。
动作永远快过脑子,念头刚冒出来,柔软微凉的唇已经覆了上去。
轰!姜念大脑宕机,脸颊迅速燃烧起来。
容亓眨巴着非常无辜的狗狗眼:“你再冤枉我,我就亲你。”
姜念咬牙切齿:“大庭广众之下,你说亲就亲,你有没有考虑过我?有没有考虑过村里的闲言碎语?”
容亓继续眨眼睛,直勾勾盯着姜念不说话。
这时,有两三个村民抄着手路过他们。
其中一人笑呵呵打趣:“容家的,你们也来消食啊,啥时候生孩子啊,人家马婶孙子都会翻身了。”
另一人拍拍容亓,笑容意味不明:“大兄弟,你不行啊,只看着吃不着,在俺们这旮瘩,会被人瞧不起的。”
姜念“……”
待几人走远,姜念脸色黑了黑:“几个意思?”
看几人那表情,明显没有把她和容亓当成叔嫂看。
什么生孩子?什么行不行?这完全是夫妻间的事!
容亓叹了口气,耐心解释:“牛马村兄弟共妻者居多,在他们眼中,没有什么叔叔与嫂嫂,只有丈夫与妻子。”
姜念“………!”
正说着,迎面走来了容烟儿和马冬,两人亲昵的不像话,马冬时不时低头啄容烟儿两口,引来容烟儿一阵娇嗔,还伸出小粉拳捶他胸口。
这种欲迎还拒的态度,着实刺激了马东,他如小鸡啄米般,吧唧吧唧,亲了好几口。
姜念无语问青天:“不都说古代人矜持吗?怎么大庭广众之下打情骂俏了?还亲的吧唧响!”
容亓俯身,凑近她说,“牛马村包容性强,人家夫妻打情骂俏,很正常啊!”
顿了顿,他又问:“古代人是谁?”
姜念打了个哈哈:“就是很古老的一代人。”
“哦。”容亓点头若有所思。
容烟儿看到了姜念,两人赶紧停止打情骂俏的动作,小步跑到姜念跟前,羞红着脸小声道:“嫂嫂和二哥…也来消食啊。”
姜念拍了拍肚子,“是啊,吃撑了。”
马冬朝容亓揖了一礼,“二舅哥。”
容亓点了点头,没说话。
姜念和容烟儿走在前面,两人手舞足蹈讨论着铺子和女子学堂的事,讨论着讨论着,话题引到了姜念身上。
“嫂嫂,村里人都说二哥不行,他们还说,自从去年咱们来了村里,嫂嫂肚子依旧扁扁,连个蛋也不下。”
姜念不淡定了,她看看自己肚子,有些无语:“我是个寡妇,肚子若是鼓起来,那才真的麻烦,不过,关你二哥什么事?他行与不行,跟我也没关系呀!”
容烟儿叹了口气:“我自是知道,所以才不管那些闲言碎语,可村民越传越难听,都说二哥不行,才让你怀不了孕。”
她往后瞄了两眼,偷偷告诉姜念,“在牛马村,从来没有村民拿你当二哥的嫂嫂,他们都说你是二哥的娘子,兄终弟及,兄弟共妻嘛,在他们这很常见,他们才不会像京城那些人,将伦理纲常看的比命还重。”
姜念“……”
她真的非常无语,怪不得村民看到她和容亓,没有戴有色眼镜。
原来将他俩当成夫妻了!
容亓和马冬落后几步,并排走着。
马冬年龄小,个子却高,只是碍于容亓为长,又是烟儿家舅哥,他微微驼了驼背。
“听说,你书读的不错。”容亓盯着姜念气急败坏的身影,没忍住勾了勾唇。
马冬愣怔一瞬,才反应过来在问他。
他赶紧回答道:“是,来春科考,很有信心中秀才。”
容亓抬手拍在他肩膀上,力道很重,“加油!”
他三两步追上姜念,非常自然的牵起她的手,“走吧,回家。”
然后,姜念就这样被他牵着走了。
马冬盯着两人手牵手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烟儿,你不是说,你们那边哥是哥,嫂是嫂,七米之内不得单独相处,怎么他俩……”
容烟儿也托腮,眯着眼打量:“他俩…不会入乡随俗了吧?”
马冬恍然大悟:“十分有可能。”
容烟儿瞬间八卦之血上涌,悄咪咪凑近马冬,“你说,二堂哥和嫂嫂,到哪一步了?”
想到村中流言,马冬蹙了蹙眉:“不太好说,毕竟村中人都说,若你二哥身子行,嫂嫂早就怀孕了。”
容烟儿满脸忧愁:“老容家要断根了。”
……
翌日,姜念先去了女子学堂。
赵灵儿依旧没来,黄姐倒是每日早到。
她年龄大了,学习识字十分吃力,但她毅力强,能吃苦,短短一段时间,就能握住毛笔写出自己名字。
姜念感叹,黄姐也算出自书香之家,公公,相公,儿子,全部满腹经纶,偏偏她大字不识一个。
家中人口众多,事事需要她操劳,或许吃饭上茅房的时间都没有,哪有空余时间读书学习。
眼下丈夫中了举人,家中添了两名丫鬟,两名小厮,她也不必日日浆洗做饭,才有空前来学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