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龙牙一号

作者:一只小牛奶
    而李铭描述的这种武器,简直像是科幻小说中的存在。
    "但这还不是全部。"李铭继续道,"'龙牙'导弹最大的创新在于采用了'双模制导'系统——除了红外引导外,它还配备了半主动雷达导引系统。"
    他翻到图纸的另一面,指向导弹内部的复杂电路图:
    "当飞机的火控雷达锁定目标后,雷达信号会反射回来,导弹上的接收天线能捕捉这些反射信号,从而确定目标位置。这意味着,即使敌机使用红外干扰措施,我们的导弹仍然能够依靠雷达信号追踪目标。"
    "这...这简直是……!"一位电子专家失声叫道,"李工,且不说这种导引头能不能制造出来,就算能做出来,它的重量和体积也会非常可观,怎么可能装进这么小的导弹里?"
    另一位专家也附和道:"是啊,星条国和北极熊都没有这种技术,我们怎么可能一步登天?"
    李铭不慌不忙,从皮包里又取出一叠更加详细的工程图:
    "这是导引头的完整结构设计和电路图,包括每个元器件的规格和参数。用我们现有的电子工业基础,虽然有难度,但绝非不可能。"
    他将图纸一张张铺开,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数据填满了整张桌面。
    这些图纸详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从光学系统的每个透镜参数,到电路板上每个电阻电容的具体型号,再到伺服机构的每个齿轮尺寸,无一遗漏。
    专家们围上来,一个个低头研究这些图纸,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这...这确实是可行的设计。"电子专家最终抬起头,声音中满是不可思议,
    "虽然有些元器件需要特殊定制,但理论上...确实可以实现。"
    "但我还是不明白,"航空专家困惑地摇头,"李工,这种双模制导的概念从何而来?我在北极熊学习多年,从未听说过类似的设计思路。"
    李铭平静地收起图纸:"这是我对现有技术的一种创新思考。无论是红外制导还是雷达制导,单独来看都有其局限性。红外制导易受天气和干扰影响,雷达制导则需要飞机持续照射目标。但如果将两者结合,互为补充,就能大大提高导弹的可靠性和命中率。"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用一种近乎敬畏的眼神看着李铭。
    他们中有些人在军工领域工作了几十年,见过无数设计方案,但从未见过像李铭这样,能在一夜之间拿出如此完整、细致、革命性的设计。
    "李铭同志..."赵部长终于从地上站起来,声音依然有些颤抖,"你到底...你到底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李铭微微一笑:"灵感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不是吗?"
    没人说话,只有纸张被风吹动的沙沙声。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会议桌上,照亮了那些可能将改变龙国命运的图纸。
    "接下来,"李铭环视一周,目光坚定,"我们需要组建一个强大的团队,把这些设计变成现实。龙国的战鹰,将要展翅高飞了。"
    专家们面面相觑,眼神中的震惊渐渐转变为一种奇特的兴奋和决心。
    "既然没有异议,"赵部长深吸一口气,似乎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过来,
    "那么,国防工业委员会三天后的会议上,我们就正式提交'龙牙-1'战斗机的立项申请。"
    他看了看李铭,补充道:"当然,李铭同志将担任总设计师。"
    会议室里终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打破了先前的沉默。
    会议还在继续,但气氛已经完全不同了。
    原本的质疑和困惑被一种近乎狂热的兴奋所取代,专家们围着李铭的图纸,不断发出赞叹声。
    毕竟,"龙牙"导弹的设计已经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力极限。
    "李工,关于火控系统,"一位从北极熊留学回来的雷达专家吴教授突然提问,
    "这种先进导弹需要相当精确的目标数据,我们现有的测距雷达恐怕无法满足要求。"
    李铭微微一笑,像是在等待这个问题:"吴教授提出了一个关键点。确实,'龙牙'导弹的全部潜力,只有在先进火控系统的配合下才能充分发挥。"
    他从皮包里取出最后一批图纸,这些是他刻意留到最后的:
    "所以,我设计了JL-1火控雷达系统。"
    他将图纸展开在桌面上。这是一套比前面任何设计都要复杂的图纸,密密麻麻的线条和参数几乎覆盖了整张纸面。
    图纸中央是一个碟形天线的剖面图,周围则是各种电路板、波导管和信号处理单元的详细设计。
    "JL-1采用脉冲多普勒技术,工作频率在X波段,峰值功率15千瓦,探测距离可达60公里,能同时跟踪8个目标。"李铭语气平淡,好像在谈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设备。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有人甚至忘记了呼吸。
    "六...六十公里?"吴教授的声音颤抖得几乎无法辨认,"李工,你...你确定吗?北极熊最先进的战斗机雷达探测距离也就30公里左右啊!"
    李铭点点头:"JL-1的关键在于它的信号处理技术。传统雷达只是简单地发射和接收信号,而JL-1采用了数字脉冲压缩技术,大大提高了信噪比和分辨率。"
    他翻到下一页图纸,指向一组复杂的电路设计:
    "这是关键的信号处理单元,它能分析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过滤掉噪声和干扰,提取有用信息。这使得JL-1在相同功率条件下,能获得比传统雷达高得多的探测性能。"
    "老天哪..."电子专家李教授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双手发抖,
    "这...这简直是做梦一样!数字信号处理?脉冲压缩?这些概念我只在北极熊最前沿的理论研究中听说过,从未见过实际应用方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