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作试帖诗
作者:螳螂爱跳舞
“发展至大景王朝,童试用五言六韵,并且限用官韵。”
“科举考试时,出题通常用经、史、子、集语,或用前人诗句或成语。”
“要求韵脚在平声各韵中出一字,故应试者须能背诵平声各韵之字,诗内不许重字,语气必须庄重。”
“其次,题目之字,须在首次两联点出,又多用歌颂皇帝功德之语。”
周礼平在上方侃侃而谈,周云文几人听的有些无聊,这些夫子早就讲过的,现在重新讲一遍,估计是为了两位新来的同窗。
他们也猜的正是如此,周礼平不是圣人,他也有自己的私心,想让关门弟子听得更轻松些。
陈及冠手速飞快,将重点内容用炭笔写在线装白纸上,但感觉脑袋像是变大了一样。
他知道试帖诗的难度肯定很大,但不知道居然这么难,要求如此苛刻。
他虽然有前世记忆,可前世对于可没要求学生写诗,大不了让你背诵罢了。
可如今真真切切感受到写诗,就知道难度有多大。
周礼平讲了半晌基础知识,这才抛出例子,“诸位学子,听题,赋得鱼戏莲叶西得鱼字,何解?”
刚听到这句话,陈及冠脑海中自动浮现出处,这句话出自汉乐府《江南》诗中的一句鱼戏莲叶西。
以鱼字为题,做试帖诗。
审完题,陈及冠就有些抓不到头脑了,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转头看了眼徐锦书,他也紧皱眉头,显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心中松了一口气,至少自己并不孤单。
周云文三人毕竟接触试帖诗有一段时间了,想了一会儿,就开始落笔。
陈及冠也不思考具体的格式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以鱼为主题,来写一首诗。
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家中的池塘,秋假两月,他去池塘观鱼的次数可不少。
想了想,直接将脑海中的扬景用精简的语言描写出来。
约莫过了两刻钟,周礼平开口问道:“诸位学子,可作出诗否?”
董怀义和胡庆仁齐齐摇头,他们有了思路,但时间太短,还没作完诗。
周云文直接站起来,“夫子,学生作出来了。”
在学堂里,周云文从来都是叫夫子,这是周礼平要求的。
周礼平面无表情看着他,“述于为师耳中。”
周云文自信挺胸,用吟诵的腔调唱道:“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西。”
一首诗刚刚唱完,学堂里立马爆发出一阵笑声。
周云文脸颊通红,像是熟透的龙虾,狠狠瞪着这些同窗。
周礼平眼角轻轻抽动,“五言六韵诗,须有六联,一联两句,共十二句,你之格式便不对,韵脚倒是对了,如若我是考官,你这首诗只能得个丁等评级。”
周云文低头,“学生知晓了。”
周礼平让他坐下,环顾四周,“可还有学子作出诗?”
陈及冠犹豫一下,还是站起身,“夫子,学生作出来了,请夫子斧正。”
他知道自己作出的诗肯定不符合要求,但他起码有站起来回答的勇气。
让夫子听听自己作的诗如何,自己才好根据夫子的建议进行改正,有进步的方向。
周礼平惊讶看着他,温声道:“述于我耳中。”
陈及冠轻咳一声,同样用吟诵的腔调唱道:“坐石俯碧波,蜉蝣观青天。”
“风吹波纹现,鱼苗食蜉蝣。”
“夕阳落云红,圆月映墨池。”
“渐听雨敲水,浮现三尺长。”
“游碎清池影,腾飞跃龙门。”
“识人先已待,得饲乐无过。”
唱完以后,陈及冠看着夫子,拱手道:“请夫子斧正。”
周礼平抚着自己的美髯,细细思索这首诗的意境。
这首诗的辞藻并不华丽,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很容易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人在水池边观看鱼苗生长的画面。
“此诗意境尚可,对偶标准,灵气十足。”
周礼平先是夸了一下,随后说出缺点,“可韵脚不通,缺失典故,内容过于平淡,缺乏庄重。”
总结一番后,周礼平欣赏看着他,冠哥儿作诗的天赋也不差,这让他更加放心了。
学堂里的其他学子惊讶看着陈及冠,心中又是羡慕又是敬佩,他们可做不到在如此短的时间作出一首五言六韵诗。
陈及冠认真记下夫子所说的缺点,“学生谨记。”
他可不绝对自己作的诗有多好,顶多比打油诗好一些。
随后周礼平拿出一首自己准备好的诗,念完以后,从头到尾讲解一遍,典故,对偶,韵脚,各方面都进行讲解。
一个时辰的课程结束,陈及冠揉了揉太阳穴,感觉大脑成为一片浆糊。
试帖诗太复杂了,特别是韵脚,要求很严,如果识字量不够,根本写不出来。
陈及冠已经准备多看一些生僻字,提升写试帖诗的能力。
周云文伸了个懒腰,看着他愁眉苦脸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冠弟,不必忧愁,今日不过初学罢了,往后自然熟能生巧。”
董怀义附和,“周兄所言有理,昔日我等学诗,连一个字都想不出来。”
胡庆仁则一脸无所谓,“试帖诗占比的分数不重,朝廷并不重视,最重要的还是经纶。”
周云文点头,“不错,只要能写出试帖诗即可,无论好坏,对于科举结果影响不大。”
陈及冠一听,心里松了一口气。
但还是想要把试帖诗学好,他不想让自己在科举中有什么缺点。
下午时分,陈及冠和徐锦书再次来到书房,不过这次却多了一个人,那就是周云文。
接下来夫子要讲解孝经论,也适合周云文听讲,所以他也来了。
还是与之前一样,几乎是陈及冠和夫子进行讨论,速度很快,思维不断进行跳跃。
周云文第一次见这种教学方式,震惊于冠弟天赋的同时,有些措手不及,但还是努力跟上他们的思路,加入讨论。
至于徐锦书,一句话都插不进去,只能奋笔疾书,记下他们所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