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朝会发难

作者:晶晶晶
    午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龙,文武百官在寒风中跺着脚取暖,呼出的白气在灯笼映照下格外明显。
    “杨大人,您今儿来得早啊。”
    户部尚书夏原吉搓着手,向内阁首辅杨士奇行礼。
    杨士奇拢了拢狐裘,笑道:“夏尚书不也是?听说今日要议北征粮饷之事,老夫得提前做些准备。”
    不远处,英国公张辅正和成国公朱能低声交谈。
    两位老将虽然须发皆白,但腰板挺得笔直,在文官堆里格外显眼。
    “铛——”
    钟楼的晨钟响起,厚重的宫门缓缓开启。
    百官立刻整理衣冠,按照品级鱼贯而入。穿过金水桥时,几个年轻官员不小心踩到薄冰,险些滑倒,引来一阵低笑。
    奉天殿内,七十二根蟠龙金柱巍然耸立。司礼监太监小鼻涕(王彦)已经站在御阶下,手持拂尘,目光如电地扫视着入殿的官员。
    “都精神着点!”
    王彦尖细的嗓音在殿内回荡。
    “今儿皇上心情不好,北边又来了八百里加急!”
    这句话让不少官员变了脸色。
    兵部尚书金忠下意识摸了摸袖中的奏折,工部尚书宋礼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卯时正,随着净鞭三响,永乐皇帝朱棣龙行虎步登上御座。
    朱棣今天穿着红色团龙常服,手上却还拿着宝剑,这个细节让不少大臣心头一紧。
    “圣躬万福!”
    山呼声中,朱棣锐利的目光扫过殿内。
    太子朱高炽站在文官首位,胖胖的身子裹在土黄色蟒袍里,活像个会移动的金元宝。
    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分立两侧,一个昂首挺胸,一个眯眼含笑。
    王彦扯着嗓子喊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殿内安静了一瞬。
    突然,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刘文炳出列,他的笏板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臣有本奏!臣弹劾皇太孙朱瞻基三大罪状!”
    这一嗓子如同炸雷,震得殿内嗡嗡作响。
    内阁三杨同时抬头,杨荣的胡子抖了抖,杨溥手里的笏板差点掉在地上。
    太子朱高炽的胖脸瞬间煞白,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
    他知道最近朱瞻基出了不少风头,但没想到麻烦会来的这么快。
    “讲。”
    朱棣握了握手里的宝剑,声音冷得像冰一般说道。
    刘文炳挺直腰杆,声音洪亮。
    “其一,与民争利!太孙开设御膳楼垄断珍馐,致使京城二十多家酒楼关门,数千百姓因此丢了进项!”
    “其二,荒淫无道!为秦淮河柳如烟、苏小小等花魁赎身,藏于私邸日夜作乐!“
    “其三,僭越礼制!私设听风卫,着飞鱼服佩绣春刀,形同锦衣卫!“
    每说一条,殿内的抽气声就响一分。
    朱高煦嘴角勾起冷笑,朱高燧则假装震惊地捂住嘴。
    英国公张辅重重咳嗽一声,显然不满这种指控。
    朱棣的脸色已经阴沉得能滴出水来,龙袍下的手背青筋暴起。
    “父皇!”朱高煦突然出列,“太孙不在扬,单凭一面之词就定罪,恐有不妥,不如宣太孙上殿对质?”
    太子朱高炽急得直搓手:“二弟,瞻基他…”
    “准了。”
    朱棣冷冷打断,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朱高煦后说道。
    “宣太孙!”
    他倒要看看,朱高煦这是唱的哪一出戏。
    这一等就是半个时辰。
    殿内气氛越来越凝重,几个言官交头接耳,武将们则不耐烦地跺着脚。突然,殿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
    半个时辰后,朱瞻基一袭墨麟流云服,从容步入奉天殿。他昨夜审阅报刊清样到三更,脸上还带着一分倦色,但眼神依然清明。
    “孙儿参见爷爷。”
    朱瞻基规规矩矩行了大礼,随即转向刘文炳,目光如电:“刘大人好大的胆子!”
    他在来之前,便已经知道了早朝上发生过的事情,所以来了之后,便立刻先声夺人。
    刘文炳被这突如其来的呵斥惊得一怔:“殿下此话何意?”
    朱瞻基冷笑一声:“你弹劾本宫三大罪状,件件都是无稽之谈!”
    “第一,你说御膳楼与民争利?”
    朱瞻基声音陡然提高。
    “御膳楼乃皇家产业,皇上就在其中占了八成份子,本宫充其量不过是个掌柜。你弹劾我就是弹劾皇上,而且御膳楼所得银两大多数也会充入国库,何来与民争利之说?况且商人不是百姓,本宫与商人争利,有何不可?”
    他上前一步,逼视刘文炳。
    “倒是刘大人,你家中在京城有绸缎庄三间,米铺五家,当铺两处,这些年来挤垮了多少小商小贩?你自己与民争利不检点,还好意思来弹劾本宫?”
    刘文炳脸色刷地变白,额头渗出细密汗珠:“这…这…这这……”
    “第二,你说本宫替花魁赎身是荒淫无道?”
    朱瞻基不给刘文炳喘息之机。
    “那些女子各个身怀绝技,本宫将她们集中培养,一是为御膳楼歌舞表演,二是为皇上万寿节筹备庆典。这一片公心、孝心,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有损大明国体?”
    他猛地从袖中掏出一叠纸:“这是她们新编的《永乐大典》乐律部补遗,刘大人要不要先看看再信口雌黄?”
    刘文炳踉跄后退两步,嘴唇颤抖却说不出话来。
    “第三,听风卫乃皇上特许设立,权势地位还在锦衣卫之上,你身为都察院官员,竟然不知?”
    朱瞻基声音如冰。
    “不知也就罢了,还敢在朝堂之上犬吠污蔑本宫!”
    他突然提高声调。
    “刘文炳!你侄子在你老家欺男霸女,逼死两名良家妇女。你儿子在闹市策马狂奔,撞死一名老者。你自己贪污受贿二十五万两白银!这些罪状,本宫这里都有确凿证据!你说你该当何罪!”
    朱瞻基转身向朱棣跪下:“爷爷,孙儿请求彻查刘文炳!”
    整个奉天殿鸦雀无声,所有大臣都屏住了呼吸。
    原本还打算声援刘文炳的张诚、赵德明,此时却躲在人群中,连头都不敢抬。
    而杨士奇等老臣也不禁对朱瞻基的犀利言辞,感到叹为观止。
    他们刚才还颇为担心,朱瞻基来了后要如何应对。结果没想到朱瞻基一来,局面瞬间就发生了逆转,双方攻守异形不说,好像还被逼进死路了。
    只有朱高炽,表面上是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但实际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是我儿子……我儿子厉害吧,还有更厉害的呢,可惜你们都不知道。”
    这下,大家也算是见识到了朱瞻基的厉害。
    朱棣的脸色已经阴沉得可怕,他缓缓站起身,龙袍无风自动。
    “刘文炳,”朱棣的声音低沉得如同闷雷,“太孙所言,可有半句虚言?”
    刘文炳扑通跪地,浑身抖如筛糠:“陛下…微臣…微臣…”
    “来人!”朱棣一声暴喝,“将刘文炳押入诏狱,严加审讯!”
    数名锦衣卫应声而入,像拖死狗一样将瘫软的刘文炳拖了出去。
    朱棣凌厉的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方才还蠢蠢欲动的言官们此刻都低着头,恨不得缩进地缝里。
    “还有谁要弹劾太孙?”朱棣冷冷问道,“一并站出来!”
    众文武大臣听到这话,没有一个敢吭声的,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
    此时,朱高煦和朱高燧也是乖乖低着头,连动都不敢动。
    殿内死一般寂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朱棣冷哼一声:“退朝!“
    随后甩袖而去,留下满殿噤若寒蝉的百官。
    走出奉天殿时,朝阳刚刚升起。
    朱瞻基站在丹陛上伸了个懒腰,对身旁的杨士奇笑道:“杨阁老,今日天气真好。“
    杨士奇望着朱瞻基的俊朗侧脸,突然觉得,大明的未来或许比这朝阳还要灿烂。
    已经是最新一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