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章 知恩图报的人

作者:糖心酒
    宋准抬手把纸钱与香烛递给姜娘子,他抄起带来的锄头,挽起袖子开始除草。
    当初他们离开这里时,特意叮嘱过周大顺帮忙照料。
    因而坟前的杂草长得并不高,这倒省了不少力气。
    没一会儿,周边的杂草便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方梨将带来祭拜的吃食和酒,一一摆放在坟前。
    之后拿出随身携带的帕子,缓缓地擦拭着墓碑。
    姜娘子动作熟练地点燃香烛,再把香与蜡烛摆放整齐。
    宋准瞧着时间差不多了,拿起一旁的鞭炮说了句“我要放炮了,你们捂着点耳朵。”
    点燃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这片清静之地响起。
    待鞭炮声渐息,三人在坟前烧起纸钱来,跳跃的火苗映照着他们的面庞。
    “二郎啊,你在那边可以放心了。梨儿与大壮已经成亲了,大壮考中了状元。”
    “你也莫担心我了,两个孩子都是孝顺的,你若能投胎就找个富贵人家托生吧,下辈子不用吃苦。”
    ……
    待扫完墓,宋准与方梨一左一右,搀扶着神色略显疲惫的姜娘子。
    姜娘子面上带着释然的神色,三人步伐缓慢地朝着马车走去。
    他们三人上了马车后,马车重新启动,车轮碾压着地上的泥土,发出沉闷的嘎吱声。
    姜娘子透过车窗看着那逐渐远去的墓地,拿帕子轻轻按压眼角。
    “娘,明年咱再回来看看爹。”方梨伸手握着姜娘子的手安慰着。
    姜娘子点头哽咽着说好。
    马车一路颠簸,朝着里正家的方向行驶着。
    里正家的堂屋此刻聚集了水磨村的族亲,将这不算宽敞的屋子挤得有些拥挤。
    这些人神色间满是焦急与期待。
    桌上的茶水早已没了热气,却无人有心思去添。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手里紧握着旱烟袋,时不时朝着门口张望:“大壮他们咋还没到,莫不是直接离开村子了?”
    坐在一旁的中年汉子接过话茬,眉头紧锁道:“不至于吧,方才里正叔都相邀了,不至于不给里正叔一个面子。”
    “你再去看看,瞧瞧人啥时候过来?酒菜都备下了吗?不够的话让我家那口子再烧几道菜送来。”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着。
    还有几个年轻人按捺不住性子,跑出去再次查看。
    “来了!状元他们来咯!!”有人吼了一嗓子,屋内众人连忙起身,疾步出门相迎。
    马车缓缓驶至里正家门前停下。
    宋准利落地从马车上一跃稳稳落地,他转身面向车厢张开双臂将方梨从车上抱了下来。
    他们望着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不过岁月不饶人大家都明显老了不少。
    宋准对着众人深深作揖行礼,方梨与姜娘子则是对着他们欠身行礼。
    宋准抬起头,目光扫过面前的族亲,眼中满是感慨,说道:“许久不见,各位长辈可都安好。”
    里正爽朗一笑上前一步,轻轻拍了拍宋准的肩头,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其他族亲也笑着附和:“可不是,可算把你们盼来了!”
    众人寒暄一番后,簇拥着宋准往屋内走去。
    堂屋内,摆放着一张古朴厚重的木桌,上头早已摆满了茶点。
    里正脸上带着笑,伸手示意宋准往主位就坐。
    而宋准则没有半点犹豫,侧身将方梨往主位带,他自己则神色自然地在方梨身旁落了座。
    这看似简单的一个举动,却让在扬众人都愣了一瞬。
    众人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惊讶与恍然,这才猛地想起,宋准是方家的童养夫。
    他们没料到,宋准在外人面前对方梨竟是这般尊重。
    里正率先回过神来,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笑着关心:“梨丫头的气色看着不错,如今的身子可好些了吗!”
    众人回过神,也纷纷关心起方梨的身体情况。
    先是关切地过问了方梨和姜娘子这些年在外的近况。
    方梨与姜娘子一一作答,待这话题告一段落。
    一位年长的族亲清了清嗓子,“大壮啊,如今你考中状元这可是咱水磨村的荣耀,得开宗祠告知祖宗,让祖宗也跟着高兴高兴。”
    宋准愣了下,直接拒绝“我只是方家的童养夫,开宗祠这等大事怕是不适合吧?”
    其中有位族亲接话:“多年前听你们方家的意思,说是想让你做方二郎的嗣子,如今还是可以二郎嗣子身份开宗祠。”
    宋准:“?”这也行?理由太牵强了吧!
    方梨:“……”
    姜娘子:“……”
    姜娘子直接拒绝族亲的好意:“这两孩子已成亲,嗣子的事情不用提了。”
    堂屋内一时间陷入沉默,众人心中都说着可惜。
    早知道当年方家透露出这个意思时,他们这几个老家伙就应该极力促成!
    谁知道当年整日背着梨丫头,满村晃荡的小子能考中状元呢?
    宋准看了方梨一眼,说出他们商量好的事情。
    “各位长辈,这些年是梨儿一人辛苦挣钱供我考取功名,不仅如此她还想拿出一万两银子,捐给咱们村子。”
    “这银钱是她这些年辛苦攒下来的,梨儿想让咱们村的孩子们,都不用为读书的银钱而发愁,也想为已逝的亡父积功德。”
    “当年我能读书,其中的艰辛我们都记得,所以不想让村里的孩子也受苦,免得埋没那些有读书天赋的孩子。”
    此话一出,屋内一片抽气声。
    宋准接着说道:“这一万两只用来做三件事:一是把村里这坑洼不平的路修好,大家出行也能方便些。”
    “二是修缮水磨村的村学,购置些书籍、桌椅、先生的束脩。”
    “三是村里有学子考取功名的费用也从这钱出。”
    他目光诚恳,扫视着在扬的族亲,“这银钱,还得劳烦各位长辈帮着督促使用。”
    “此外,咱也立个规矩,往后村里读书考取功名的学子日后若是有所作为,也要拿出些钱捐给村子。”
    “如此循环,咱们水磨村世世代代才能越来越好,家家户户的孩子都有书读。”
    宋准的这一句句话落下,直接将屋内众人砸懵了。
关闭